“张都案”启示:慎用“舆论法官”的大棒

来源:红网 作者: 日期:2012-03-10 点击次数:156

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广西版“许云鹤”事件目前水落石出:自称“学雷锋”扶倒地老人而被冤枉成肇事者的广西玉林男子张都,在交警部门展示其撞人监控后,终于不再四处喊冤,承认自己就是肇事者。(3月9日中国新闻网)

一度自称为广西版“许云鹤”的张都这次终于哑口了。许云鹤何许人也?2011年10月21日上午,许云鹤在驾车行驶时,看见王老太跨越路中心的护栏后紧急刹车,之后王老太倒地受伤。王老太指责是许云鹤撞的自己而许云鹤称自己是学雷锋做好事,法院一审二审宣判许云鹤赔偿108606.34元,许云鹤不服悬赏11万元寻找目击者,网上一片哗然,一度被认为第二个“彭宇”案再现。

很显然,张都是了解许云鹤案的,或许也曾经是声竭力嘶为许云鹤叫屈大喊法院黑暗中的一员。他明白网友的声音和舆论的力量有多大,所以他知道只有把自己和“许云鹤”联系在一起,借着“许云鹤”案的余波,网友们自然而然会认为这真的是“许云鹤”案的再现,只要没有出现非常有力的证据,自己完全可以借着舆论的压力占据上风,存在洗白的可能性。

他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网友们纷纷呼应,替他助威,如果不是监控视频的出现,公安局也可能会迫于舆论的压力,尽早结案。可惜,棋差一招,舆论在真相面前都是无知的,满盘皆输,尴尬认罪。我们暂且不说“许云鹤”案是荒唐还是真实,在“张都案”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深思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当我们一个人的小小“打抱不平”汇聚到网上便成了舆论洪流。当我们的话语被有心人操控的时候,往往具有强有力的毁灭力量。

中国自古就有“流言猛于虎”这样的说法,说明自古以来我们对舆论的力量就有较大的认识。而网络媒体的发展,更是让舆论力量达到了历史的巅峰。用得好可以伸张正义,讨伐丑恶。而一旦被有心人操控,我们跟着自以为正确的路上走,更可能压制正义,助黑为白。舆论的双面性是与生俱来的,我们既然知道舆论的正反面,就更要正确对待舆论。在舆论面前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而不是自以为站在了道德的至高点上,被有心人操控了自己的话语。好心做坏事是谁都不想见到的。在“张都案”中,我们一直扮演着舆论法官的角色,以自以为正义的言辞对法院大加鞭挞,给公安局办案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在我国谋求司法公正的进程中,“舆论法官”的大棒是行使自身权利的表现,但请谨慎使用。虽然司法制度的不完善导致舆论法官有时可以扮演“包青天”的角色,但正是因为当前我们司法制度还不够完善,“舆论法官大棒的滥用”更加不利于谋求司法公正。

[作者:梅关月]

[编辑:王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