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4.0时代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刘恺
作者:
日期:2012-03-09
点击次数:176

俄罗斯下个6年或者12年的未来,已在普京规划的蓝图中。图为3月4日,在克里姆林宫前,一名普京支持者挥舞着印有普京肖像的大旗。法新社

普京优势明显,重回总统宝座。图为3月4日,电子屏幕上显示的俄大选候选人肖像及初步投票结果。 路透社
继两任总统、一任总理任期之后,年近60岁的普京,在2012年春天即将开启他的4.0时代。
3月5日,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现任总理普京以接近64%的高得票率赢得俄第六届总统选举。他将于今年5月重入克里姆林宫。
谁都明白,普京从未离开过权力之巅。他曾誓言用20年时间,建设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而这一次回归,在带领俄罗斯继续“向前走”的同时,他或将迎来不一样的挑战
“为俄罗斯的稳定投票”
当游行的人群一次次走上街头的时候,更多的俄罗斯民众显然不希望中东国家的动荡在俄罗斯上演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刘恺发自莫斯科 克格勃出身的普京久违地流露出“柔情”的一面。
“我曾经问过你们,我们能不能获胜?现在,我们赢了!”3月4日晚,面对十几万名支持者,确定胜选的普京热泪盈眶。尽管事后普京辩称是风吹所致,但人们更愿意相信,这是普京激动喜悦的泪水,也是百感交集的泪水。
美国《洛杉矶时报》事后把这场胜利形容为“普京的惨胜”,但接近64%的得票率依然向外界昭示:“普京路线”是俄罗斯民众投票的选择。
一场跨越9个时区的选举
楚科奇半岛当地时间上午8时,俄罗斯的大选投票日正式拉开帷幕。此时,莫斯科正处零时,大多数民众还在熟睡中。
天亮后,首都的第一批选民是来自特种部队的1000名特警。他们全副武装地来到当地第2918号投票站,迅速完成投票后离开。此后,他们将前往市区各地维持治安。在投票日和第二天,莫斯科要举行约25场集会活动。
据了解,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一共组建了9.5万多个投票站,其中有385个站点分布在140个国家,供海外的俄罗斯选民投票之用。
为了保证选举公正性,俄当局在选举前花费了130亿卢布(约合4.3亿美元)在全国所有固定投票点安装了网络摄像头,俄通信和大众传媒部预计将有100万用户在网上对选举现场进行监督。不过,这套系统却激发了不少选民的表现欲,比如车臣共和国总统卡德罗夫——他在一所投票站的摄像头前与一位女选民跳起了民族舞蹈,这段视频被网友上传到网站上引发诸多关注。
俄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现场还安装了由20块屏幕组成的电视墙,每块屏幕对6个投票点的情况进行现场直播,并邀请记者观看。此外,还有超过10万人参与了“为诚实选举”、“俄罗斯选举”、“表决”、“选民联盟”等自发项目,对选举投票和计票过程进行监督。
由于俄罗斯横跨9个时区,当位于俄较西部的加里宁格勒较后一个投票站结束投票时,已是莫斯科当晚9时。
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主席丘罗夫表示,本届总统选举的投票率为63.37%。3月5日,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公布对全国99.3%选票的初步统计结果,现任总统普京以63.75%的得票率赢得总统选举。
普京走进了工厂、医院、部队
大选过程看似平静,但围绕选举结果的争论至今还在进行。
事实上,从去年12月俄杜马选举后,各种游行、集会、抗议曾掀起一波高潮。对杜马选举舞弊的愤怒、对统一俄罗斯党无所作为的失望、对经济增长乏力和社会改革迟缓的不满,让普京的支持率一度跌入历史谷底,仅为42%。
莫斯科街头挥舞的白丝带一度被部分评论家称为公众政治意识的觉醒,游行集会一时成为“风尚”。
不过投票前,面对反对派“占领街头”的强大声势,普京的应对沉着老到:以静制动、虚实结合。
没有大张旗鼓地造势拉票,连街头竞选广告也不多见,这显然是普京吸取了“统一俄罗斯党”在杜马选举中因造势过多反而失分的教训。他也没有过多纠缠于与反对派的论战,面对其他候选人“电视辩论”的要求,普京冷静拒绝,他的策略是将拉票行动付诸实际。
数月来,他密集巡视全国,走访工厂、参观医院、访问学校、视察部队、看望煤气爆炸致房屋被毁的民众等,承诺改善医护人员、士兵、老年人等群体的待遇。观察人士指出,普京利用当政优势,将总理的工作访问同选前动员、拉选票巧妙结合起来,取得不错成效。
普京还作出开放姿态,提议在投票站设置透明投票箱和装备可联网摄像头以增加选举透明度。他还承诺进行政治改革,吸收反对派进入政府等……
上述组合拳一打,在声势上便压过反对派不少,也为自己赚回不少人气。
“没有普京会怎么样”
“去年年底普京的支持率还只有40多,他凭什么能在总统选举上赢得64%的得票率?”在社交网站“脸谱”(Facebook)上,一位激动的反对派青年愤怒地写道。
他们或许不知道,在一定程度上,是他们自己帮了普京的忙。
当游行的人群一次次走上街头,高喊着“民主、自由、革命”,俄罗斯民众脑海中闪现的是西亚北非似曾相似的情景。一些评论家说,聪明的普京或许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会大度地不断批准反对派的集会:一来显示民主,二来利用反对派做反面教材。俄罗斯民众显然不希望中东国家的战乱和动荡在俄罗斯上演(相关报道见第10版)。
“我选择为俄罗斯的稳定投票,为民族的团结稳定、经济发展、免费的教育和医疗、道路建设、对外友好交往而投票。我们尊重热爱每一个人。”大选当天,莫斯科市民侯赛因·库什霍夫这样说道。
“假如没有普京,俄罗斯会怎么样?”普京的支持者们在选前曾经制作这样一个宣传片,设想没有普京的俄罗斯会走向何方。结论的大致情景与苏联解体初期的混乱局面相似,提示着民众做出理智选择。
新普京?新俄罗斯?
去年底的一天,本报记者曾问普京,您觉得总统选举中谁是您较大的敌人?“我自己。”普京不假思索地说。如今选举结果也证明,普京所推行的治国理念和方针政策,赢得了大多数民众的认可。
2000年到2008年,普京的执政成绩有目共睹,以铁腕手段带领俄罗斯重拾大国梦。担任总理四年,普京的成绩单虽无法达到满分,但其较大成就是带领俄罗斯走出金融危机,成为率先实现经济复苏的国家之一。
如今,重回总统宝座,普京的任期将是6年。根据俄罗斯现行法律,总统可以连任一次,这意味着,如果普京愿意,他还可以在总统宝座上呆上12年。
不过在这之前,普京首先要思考的是,如何在这六年内交出一份令民众满意的答卷?如何如他在竞选纲领上说的那样“为公民创造体面的生活”?建设“强大的经济”?树立 “在复杂世界中的强大俄罗斯”形象?
目前来讲,对普京较为紧迫的问题是实现政治团结,为稳定执政铺平道路。或许正因如此,在计票结果公布的第二天,普京就邀请其他候选人进行了会面。不过,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拒绝邀请,令普京政治和解的努力增添了变数。
未来数年,普京会遇到很多复杂的新局面,也要面对棘手的老问题。不过,与多年前首次参选时相比,现年60岁的普京已是历经风雨、成熟老道的政治家。“给我20年,还你一个崭新的俄罗斯。”12年前的壮语言犹在耳。
俄罗斯即将开启的普京4.0时代,将呈现给世界一个怎样的面貌,还需时间来慢慢见证。
普京为什么能获胜?
开通竞选网站、第一时间发布竞选文献以及政改纲领……普京用“笔杆子”代替“嘴皮子”,无论是传统纸媒还是新媒体,在本届总统竞选活动中,都被普京团队运用得游刃有余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吴学兰发自北京去年12月,俄国家杜马选举之后,普京遭遇了执政史上较大规模的反对运动;不过,短短3个月后,他获得近64%的得票率,以绝对优势胜出。
重返克宫看似有惊无险,个中奥秘何在?
评功论过,百姓心中有杆秤
普京及其团队在本届总统选举前开展的种种助选活动固然有效,但普京战胜其他四位候选人的关键原因,显然还是百姓“心中有杆秤”:认可了他执政12年来(2000年—2008年任总统,2008年—2012年任总理)的政绩,愿意把自己和国家的未来交给这个“靠谱”的总统。
1999年12月31日,时任总统的叶利钦发表电视讲话称辞去总统职务,并宣布由普京出任代总统。于是,似乎一夜之间,这个克格勃出身年仅47岁的男子成了俄罗斯历史上较年轻的总统。而其实,早在1999年8月当总理后不久,干练的普京就完成了镇压车臣叛乱、终止十年经济滑坡、让亲政府力量控制议会这三大任务。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