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拓展民企发展空间

来源: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网 作者:洪银兴 日期:2012-03-09 点击次数:170

  邓小平20年前的南巡讲话对我国的改革和发展起决定性指导作用的论断有三个方面:一是明确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是强调发展是硬道理,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三是明确发展市场经济,从而明确了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这些论断指明了我国改革和发展的航向,对加快改革步伐起了决定性作用。

  发展民营经济是市场化改革的着力点

  邓小平南巡讲话,在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同时,特别强调要把发展生产力和解放生产力两个方面讲全了。所谓解放生产力,就是要通过改革寻找新的发展动力,调动各个方面的力量。因此我国的改革着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发展市场经济和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两个方面的改革实际上是一致的,是互动的。

  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列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意味着长期处于“制度外”的多种非公有制成分进入了“制度内”,成为基本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既包括发展外商投资企业,也包括发展个体经济,私营企业和混合所有制经济。这些都可以用民营经济来概括。20年来,我国的民营经济在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广度上,民营经济进入的领域越来越大,现在连过去认为必须由国有制经济垄断的领域也准许外资和民资进入,如零售业,外贸,金融保险,通讯业等等。发展的趋势是,只要是不影响国家安全的,不违反国家法律的领域都将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当然市场准入同是否占支配地位不是同一个概念。在深度上,随着混合所有制确认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在企业外部结合的结构,发展为同一个企业内部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在民营企业中有公有制经济成分,在公有制企业中也有民营经济成分。实际上,我国现阶段的民营经济大都是从公有制企业改制而来的,它们同公有制经济有着密切的相互补充的关系。因此,对民营经济的支持不会削弱公有制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