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重访雷锋故乡:基层干警甘当傻子和螺丝钉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张尚初 日期:2012-03-09 点击次数:152

  50年后,为什么还要重提雷锋?

  要寻找这个问题的较佳答案,必须去一个地方——雷锋的故乡,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这个养育了雷锋18载的地方。

  正是带着这样的想法,记者来到了望城。

  行走在雷锋成长的土地上,“雷锋”扑面而来。雷锋学校、雷锋大道、雷锋商场、雷锋幼儿园、雷锋医院……各种学雷锋的标语,更是随处可见。除了这些直观的感受,记者在和当地政法干警的交谈中发现,尽管五十年光阴荏苒,但在当地人心目中,雷锋却从来没有离去。

  多年来,雷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政法系统一直代代相传

  为人民服务,曾经是雷锋的一句名言。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如今,在很多人心目中,这句话已经成为了一句耳熟能详又有些老套的口号了。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简简单单的一句“为人民服务”,真正要去践行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很多政法干警心中,“为人民服务”成为了坚守不渝的原则。

  13年来,长沙市望城公安消防大队参谋陈国军都无法再行一个标准的军礼。在记者面前他努力想将右手的四根指头伸直,但始终没有成功。

  13年前,发生在长沙市八一路燕山路的一场特大火灾至今依然是许多人心中难以磨灭的影像,而在那个梦魇般的凌晨,陈国军的人生也经受了巨大的考验:在肆虐的大火中,刚刚被授予“全市优秀消防警察”的陈国军频频穿梭,努力将生的希望带给那些受困的人们。

  当一块玻璃从天而降砸在陈国军的右手掌之后,他没有退缩,而是强忍剧痛继续救人,直到指导员发现将他强制送往医院。经过5个多小时的手术,陈国军的手指虽然都保住了,但有四根手指却再也无法正常使用,包括伸直行军礼。那一夜,陈国军一共救出了4个人——“一根手指换来一条生命”。

  在服务人民帮助群众方面,陈国军并不是逞一时之英雄,多年以来,收入不高的他一共资助了14名贫困学生。

  “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在我刚刚成为战士的时候我就读了很多雷锋同志的事迹,我觉得雷锋同志的经历和我很像,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下定决心,要向雷锋同志学习,做一辈子好事,为人民群众服务。”陈国军向记者谈起了他多年来坚持学雷锋的原因。

  因为忙于工作,很多受到陈国军资助的孩子都未能亲眼见到赋予他们希望的“陈叔叔”,他们只能将内心的感激写在一些简单甚至有些粗糙的卡片上寄给陈国军。而对于陈国军来说,这些卡片是如此的珍贵,以至于他把它们与自己用血汗换来的荣誉证书和勋章收藏在一起。

  “这些卡片对我来说,就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当我知道我的帮助让孩子们看到了希望时,我从心底里感到高兴。”陈国军这样解释。

  在当地的政法干警之中,像陈国军这样立志于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大有人在。

  长沙市公安局高新分局雷锋派出所的辖区在当地属于城乡接合部。鉴于此种情况,现任所长何华清在担任所长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调查辖区内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的情况。结果发现,单雷锋小学和推山小学,由于父母在外打工,滞留在家缺乏亲情关爱的留守儿童就有200多户,问题少年30多人。

  这样的现状令何华清十分着急,他随后号召所有的民警加入长期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结对帮扶了100余名家庭贫困、有一定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定期走访、慰问、帮扶,给他们送去了学习用品和慰问品,还给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了一份成长档案。

  “我们在调查中曾经发现这样一个孩子,十三四岁,父母都去世了,跟着奶奶一起过,长期沉迷于网络,成绩在学校总是倒数一二名。他的奶奶十分着急,看到我们的时候甚至给我们下跪,希望能教育好她的孙子。为了改造好这名问题少年,我们反复找他谈话,要求他以后不要去网吧了,要上网来所里面上;又和学校进行过沟通,让他成为了一名学生干部,增加他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此外,这个孩子的所有学习用品及费用民警们也全包了。就这样一步步的,他不再沉迷于网络了,学习成绩在整个年级也处于一个中上游的水平。”何华清向记者回忆起了他成功帮助过的一个孩子。

  多年来,雷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政法系统一直代代相传。

  “在我们湖南劳教(戒毒)场所,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就是要让民警通过为人民群众服务言传身教,让矫治对象深刻领会到雷锋精神的精髓,转化为感恩父母、关心他人、奉献爱心、回报社会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湖南省劳教(戒毒)系统的民警告诉记者。

  在雷锋派出所的院子里,记者看到了一座雷锋的塑像。

  “这是为了让民警们更多地感受雷锋精神。”何华清指着塑像说,“每一个刚来雷锋派出所的民警,我们都要求他学习雷锋精神和事迹,以雷锋同志的标准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为人民群众服务。可以说,派出所的每个民警在感情上都会对雷锋产生一种强烈的亲近,雷锋精神已经融入了他们每一天的工作,甚至是融入了他们的灵魂。”

  通过政法干警们的“傻子”精神,人们看到的是雷锋精神在当代的延续和发扬

  雷锋曾经说过,他愿意做一个“傻子”,这样的话放到今天可能很多人都难以理解,甚至不禁会问:现在还真的存在这样的“傻子”吗?但记者在采访中却发现,的确有很多人仍然在像个“傻子”一样的工作。

  “这样的工作,给我一万块钱一个月我也不干”——这是望城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民警屈继伟亲耳听到的人们对他工作的评价。然而,“这样的工作”他却干了整整33年。

  1978年,年少的屈继伟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刚参加工作时,他便被安排从事法医工作。

  “作为法医有三怕:一怕堂客(妻子)嫌脏;二怕没人愿与自己同桌吃饭;三怕与人同行被人闻出身上的臭味。”屈继伟坦然向记者介绍了自己曾经的担心。

  但就是这样一个又脏、又苦、又累的岗位,很多人避之唯恐不及,屈继伟却像个“傻子”一样干了33年。他一番自我介绍的话,让很多人听着可能都会起鸡皮疙瘩——“从警33年,我检验各种尸体达2430余具,有不少是高度腐烂的,恶臭熏人,尸检后,几顿吃不下饭”。

  在多年前的一个夏天,望城附近农村的一名妇女突然失踪了,等发现被人杀害时,尸体已被掩埋10多天。在取出尸体检验的过程中,屈继伟请了两名村民帮忙,当挖开尸体身上的土层时,因天热高温尸体已经高度腐烂,一股恶臭袭来,两名村民丢下工具就跑开了。无奈之下,屈继伟就带领技术民警自己动手挖,挖开上面的土层后,为了不破坏尸体,他更是跳入恶臭难闻的土坑中,用手将尸体两侧的土一撮撮扒开,取出尸体后就地检验。此时,周围的群众议论纷纷,对于屈继伟工作的一句经典评价也由此而来——“给我一万块钱我也不干”。

  多年来,屈继伟已经将“傻子”精神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

  慢工出细活,严谨是破案的生产力,屈继伟始终坚信这个道理,由于他的工作节奏慢,同志们便送给他一个雅号“屈慢爹”;

  屈继伟长期以队为家,一心扑在工作上,节假日都很少休息,他妻子常戏说他把家变成了旅社。去年刑侦大队在计算全年刑警出勤天数时,统计他全年仅休假11天;

  有一次,上级准备提拔屈继伟,但是他却“很傻很天真”地推荐了自己的下属,他的理由是,“我这个人的特点适合搞业务,不适合当领导”。

  ……

  诸如此类的“傻事”屈继伟做了不少,曾经有人问过他,“老屈,您这个人一天到晚都是工作,您看您的那些老战友、老部下,许多人都走上了领导岗位,您几时才会为自己着想着想呢?”

  对于这个问题,屈继伟的回答也有些“傻”,“如果有来生,我下辈子还干这一行”。

  在望城,许多政法干警都是带着这样一种“傻子”精神在工作的。

  出现在记者眼前的望城区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主任罗思敏身材娇小,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柔弱的女孩会“傻”到在身怀六甲的时候,不顾同事们的劝说,艰难地爬上四楼楼顶,反复地去做一名因医疗问题与医院发生矛盾而意图跳楼自杀的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

  正是在罗思敏的劝说下,这名患者的女性家属放弃了轻生的念头。

  从2005年参加工作至今,罗思敏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这样帮助过别人了。作为一个女孩,她将自己人生较宝贵的7年奉献给了法律援助事业。这份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成果,没有光鲜亮丽的外表,有的只是默默无闻的奉献。

  从参加工作伊始,罗思敏就体现出了她的“傻子”精神:法援中心处理一起爆炸赔偿案,老主任让她不要去取证了,因为案发现场太恐怖并且受伤害群众也都毁容严重,怕她一个小姑娘看见了会不舒服,可是罗思敏坚持要去,在看到那些现场照片和与受害群众交谈的过程中,她也没有表现出一丝不快。

  7年来,罗思敏接待的困难群众有几千人,办理的法律援助案件200多件。在这7年中,她也有过很多机会,很多单位都希望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