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继明:全国耕地面积已逼近18亿亩耕地红线
来源:人民网
作者:人民网
日期:2012-03-09
点击次数:132
今
天上午9时,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多名政协委员就有关议题作大会发言。
全国政协委员蔡继明发言的题目是《完善惠农强农富农政策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蔡继明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安全又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一、当前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
1.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1998至2010年,全国耕地面积从19.45亿亩减少到18.26亿亩,已逼近18亿亩耕地红线。2011年国土资源部下达全国城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只有600万亩,而各地上报国务院的计划高达1500万亩,未来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的难度加大。同时,耕地质量较差,中低产田比重超过2/3。
2.水资源短缺,水利设施薄弱。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每年农业生产缺水300亿立方米,因干旱缺水每年粮食损失约400亿斤。“十一五”以来,虽然我国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但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3.农业机械装备和技术水平落后。我国单位耕地面积农机总动力仅7.6千瓦/公顷,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3,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和作业环节发展很不平衡,农机农艺融合不够紧密,自主创新与应用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0%至40%,比发达国家低20至50个百分点。
4.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民获取市场信息不畅,对农产品供求信息、价格信息和农产品的品种、规模、上市期等信息了解不及时,生产盲目性较大,缺乏与销区大市场对接产销的公共服务平台。农产品流通环节多,渠道不通畅,流通成本高。据统计,2010年我国物流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约18%左右,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左右。
5.农产品成本上升加快。当前国内劳动力、土地及其他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推动农产品价格呈加快上升趋势,过去集中销售农产品变为常年销售或随市场行情销售。同时,随着我国个别大宗农产品对外依存度的提高,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加大,通过进口补充国内土地资源稀缺的难度增大。
6.农民种粮和地方政府发展农业的积极性不高。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而粮油棉糖等大宗农产品价格长期偏低,农民单纯靠种粮难以致富,以种粮为主的农业大省、大市、大县,往往是经济弱省、弱市、弱县,财政穷省、穷市、穷县。这就极大地抑制了农民种粮和地方政府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