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成中:成本增加30%致中小企业陷入困境

来源:财新网 | 作者:财新网 | 日期:2012-03-09 点击次数:136

  【财新网】(记者 张艳玲)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工商联副主席胡成中指出,由于原料、用工成本上涨,中低端制造企业经营成本增加近30%,亏损面日趋扩大。

  2012年3月9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胡成中现场发言中表达了中小企业经营面临的困难。他透露,近年来,原材料价格持续上升,用工荒日趋严重,较低工资年递增15%以上。此外,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只有10%的中小制造企业能够得到正常贷款;商业银行普遍提高承兑汇票保证金份额,使实际利息增加近一倍,民间融资成本更是银行基准利率的四倍以上。加上为职工缴纳约40%的“五险一金”,企业生产成本越来越高,特别是中低端制造企业,去年经营成本比2010年增加近30%,而产品价格并没有相应的上升空间。

  此外,胡成中还表示,中小企业税费负担重,实际税负普遍超过利润的30%,除法定税费外,还要承担依靠行政影响力下达的会议费、协会费、捐款赞助等费用。

  “做实业的企业辛苦一年,利润刚百万,远低于炒房的收入,目前靠实业起家的企业家,只能把企业作为融资平台,实业空心化、资本投机化、资产泡沫化日益严重”。胡成中说。他透露,根据浙江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去年上半年,浙江省有14447家中小企业倒闭注销。

  他认为,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的主渠道、科技创新的主平台、保持经济活力的主源泉,制造产业基础不牢,民本民生地动山摇。为此,他建议中小企业要做专做精做特,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帮助企业,如金融机构“放水养鱼”,降低贷款利率,控制上浮空间,不强制性搭配理财产品和强制性留存存款余额,优化贷款结构,增加中长期贷款占比,支持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

  胡成中还提出,政府要转变职能。他指出,目前政府机关管的还是太细、程序多、关口杂,政府要从管制型转向服务性、报备型。他建议大力减税清费,为制造企业减负;打破行业垄断,开放民营银行和专营贷款机构,“收编”民营资本,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并通过竞争拉低贷款利率,形成事业发展与民间资本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