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邓拓:说服知识分子抛开顾虑 想到什么就说

来源: 作者: 日期:2012-03-09 点击次数:124

核心提示:邓拓回答,我们已经千方百计鼓励知识分子鸣放,但知识分子看来还有顾虑,不能畅所欲言,你们《文汇报》历来就建立了知识分子的信任,你们应该首先说服知识分子抛开顾虑,想到什么说什么,邓拓的意见被正式写进了《文汇报》的“言论方针计划”,上报后也得到了中共中央“照准”。

凤凰卫视2012年3月8日《腾飞中国》,以下为文字实录:

何亮亮: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如同一声集结号,和文化沾边的部门纷纷行动了起来。1956年6月20号《人民日报》编委会向中共中央送交了“改进报纸工作”的报告,7月1号《人民日报》正式改版,一个月之后中共中央向各省市自治区党委,转发了《人民日报》递交中央的改版报告。

在批语中,中央指出“人民日报既应该强调它是中央机关报又是人们的报纸”,与此同时批语还表示党的各种报纸,应该兼顾党的指示和群众意见,见解相反的文章也允许,正是在这种情势下,上海《文汇报》的复刊工作也提上了日程。

上海《文汇报》创刊于1938年1月,由于主张抗日,在1939年5月被迫停刊,1945年8月复刊,由于批评国民党政府,在1947年5月又被迫停刊。

上海解放后1949年6月21日复刊,但在1956年又停刊,短短一两个月之后,中共中央决定复刊,就是打算通过这份报纸,联系和团结知识分子,实现对“双百方针”的支持。《文汇报》原社长兼总编辑徐铸成本来已经调到北京筹办《教师报》如今又被请回上海,继续担任总编辑一职。

值得一提的是,徐向来以“无党无派”自诩,他认为报人不应该参加任何党派,以免失去客观和公正的立场。在筹备复刊的时候,徐铸成和担任总编辑的浦熙修曾经为办报方针向邓拓请教,邓拓回答,我们已经千方百计鼓励知识分子鸣放,但知识分子看来还有顾虑,不能畅所欲言,你们《文汇报》历来就建立了知识分子的信任,你们应该首先说服知识分子抛开顾虑,想到什么说什么,邓拓的意见被正式写进了《文汇报》的“言论方针计划”,上报后也得到了中共中央“照准”。

1956年10月1号,复刊的《文汇报》正式出版发行,副总编辑浦熙修同时兼任驻北京办事处主任,这位被毛泽东称为“一位能干的女将”的资深记者,在北京、上海聘请了一干社外编委,为报纸撰稿、出主意审阅稿件,受聘者在文化界都是举足轻重的名人,比如夏衍、傅雷、周谷城等。

复刊后的《文汇报》由于文字轻松,编排新颖,内容有分量,受到了读者的欢迎,第二年3月总编辑徐铸成前往北京参加全国宣传工作会议。3月10号,毛泽东在接见新闻界人士的时候,还特别对徐铸成说,你们《文汇报》办得好,棋琴书画、梅兰竹菊、花鸟鱼虫应有尽有,真是办得好。

我下午起身必先找你们的报纸看,然后看《人民日报》,有功夫再看看其他报纸,对于毛泽东的赞赏,徐铸成在回忆录中描写当时的感受,像一股暖流在我血液里汹涌,不过三个月后,这股暖流就化为了寒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