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称中国粮价应提高20%以上

来源:财新网 | 作者:财新网 | 日期:2012-03-09 点击次数:136

  【财新网】(记者 张艳玲)中国粮食产量实现“八连增”,但农民种粮赚钱太少,种粮积极性不高,为确保粮食供应,应该大幅提高粮价,至少要提高20%以上。

  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农业专家袁汉民如此提议。

  他认为,目前粮食价格过低,打击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很多农民不愿意种粮,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长远看,威胁粮食供应。虽然每年都提高粮食较低收购价,但涨幅太低,不足以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袁汉民指出,目前,大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下乡租地,种植蔬菜、花卉、苗木,进一步减少了粮食播种面积。长此以往,中国种植业结构更加不合理,粮食产量会减少,较终将危及粮食安全。

  1998年至今,中国小麦种植面积4.47亿亩减为3.54亿亩,减少了1亿多亩。据官方统计,2011年,中国玉米、水稻播种面积分别达到5亿亩、4.5亿亩,分别比2010年增加2.9%、0.4%。但是,中国小麦播种面积不升反降,减少了0.3%。

  袁汉民认为,小麦属于低光作物,产量低,玉米属高产作物,经济效益不高;同时,近年来,相对于玉米,小麦的价格持续偏低,目前已经远远低于玉米。由于种玉米高产且高价,价格差越拉越大,农民自然弃小麦而种玉米。

  从历史上看,每公斤小麦价格一般高于玉米0.1元至0.2元。但是,现在每公斤玉米价格往往高于小麦0.2元以上,而且,这种价格倒挂还有进一步加剧,这就自然鼓励了玉米种植,小麦播种面积随之减少。

  袁汉民在基层调查中也发现,“很多地方调整种植结构,实际上就是压缩小麦种植面积”。但他认为,这种种植结构并不合理,玉米多用于饲料和食品加工业,而水稻会消耗较多的水,政府应考虑出台激励措施,鼓励小麦的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