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峰:有天花板官员,当有地板公务员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吴志峰
作者:
日期:2012-03-09
点击次数:142
一些官员把职位升迁当作爬台阶上楼梯,只能上不能下,待遇也只能越来越好,不能因职位的变化而改变。凡是捞到碗里的就只能增不能减,这样逐渐固化的既得利益必然使一些矫情的官员动不动就喊着碰到了“天花板”,还总想升格进位,待遇上加个括号,更有甚者,提出“国家应该按一定的行政职务待遇配备秘书、车辆”。职位上不去了,待遇也要涨一涨,真是美得很呢!这样撒娇怎么可以?所有官员在退职退休后,就要按照其原来的职位决定其退休待遇,而不能先高挂一级,再退休搞安抚。纳税人的钱就可以随便花吗?
对官员的待遇要按照“在其位,谋其政,得其利”的方式来决定其工资福利。要先有岗位,再有待遇,不再因人设岗,更不能让职位虚置、待遇实销。现在非因重大责任事故和违法犯罪活动,官员的职位就是因问责而被免,待遇却仍然保留。屁股挪了,乌纱帽没动。原来享受什么什么级别的政治和生活待遇,免职甚至撤职之后依然如故,官员待遇成了铁杆庄稼。这样不行!
要让官员有不进则退的危机感,而不是车到码头船到岸的优越感。你不是总抱怨天天摸着“天花板”吗?好,现在按照你当下的岗位和工作来决定你的职位和待遇。哪怕你原来是厅长,现在没有在这个职位上呆着,干的是科长甚至科员的事,就要按科长或科员的待遇来套工资享待遇,而不是出现一些“高级闲差”,舒舒服服地拿着高薪做寓公。在任何岗位上都是干得好,才有职位有待遇。不干活或者干得不好,要有降格措施。先让你踩着地板再说。你不是只有前瞻之喜,更要有后顾之忧,有不好好干就降职降薪的心理准备和制约机制。不能只仰望天空,更要看好脚下的土地。
官员不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也首先是一个普通劳动者,不能充当特殊既得利益集团的分子。过剩的职位,过剩的官员,就要降官员之职,削官员之薪,让他们真正能珍惜,以服好务为宗旨,接受民众的考验和监督。不好好干就要降职降薪,这些遭遇天花板的官员才会发现,原来脚下的地板比头顶的天花板更重要,一不小心就会陷入地洞。而摸天花板原来很不易,陷地洞却也更加不难。这样,他还能把地板不当回事,能把自己的工作不当回事吗?对公务员职位待遇等相关制度的改革,就是要让官员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危机感。
要突破既得利益格局,就是要把那些只知道仰望天空往上看的天花板官员,变成脚踩实地重视地板的公务员,除此别无良策。
□吴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