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市场应抓住机遇多推活跃品种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
日期:2012-03-09
点击次数:124
■ 李鑫林
两会期间,关于期货新品种的话题热络起来。除了备受期待的白银、国债、焦煤、玻璃等期货,还有期权、生猪、原油、菜粕、菜籽、鸡蛋、土豆等,也正在纳入各交易所关注的范围之内。
种种迹象表明,期货市场将会迎来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笔者认为,这基于几个重要的现实。
首先是目前期货市场背靠着一个有利的大环境。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大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刘兴强就表示,今年期货市场发展大环境比过去更加有利,今年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对期货市场虽然没有提出具体要求,但“十二五”规划和今年1月份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都对期货市场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较为关注的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温家宝总理谈到改革时,强调要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第二方面是提出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其次,两会代表委员对期货市场推出新品种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以及更多的目光投向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全国政协委员、中金公司董事长李剑阁已连续两年就国债期货推出提交提案,呼吁尽快重开国债期货市场。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也提交了《关于重新推出国债期货的提案》。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证券业协会会长江连海也建议,当前应加快推出国债期货,促进债券市场的大发展。
此外,“金融资本如何服务实体经济”也被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热议的主要内容是,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和资本市场的支持,资本市场如何对接实体经济。
发展的氛围或已形成。“监管层今年动作很大,主要是趁现在这个氛围多推出期货品种,”业内观察者如是说。
第三个事实,基于整个期货市场快速发展的迫切需求。近几年是中国期货市场发展较快的时期,较近5年大商所交易量总和是前14年交易量总和的2.8倍,现有9个品种中有5个品种是这五年间上市的,提出期货市场是资源配置的重要场所,是较典型、较有引导力的现代市场机制,利用期货价格可以引导商品生产和消费。要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为产业和国民经济服务,重要的方式之一就是使期货品种覆盖面更宽一些,让更多的品种能够上市交易,在企业控制风险和稳定收益方面发挥作用。
第四个事实,就是基于期货公司发展需要新的业务增长点。对于期货公司来说,目前已经逐渐脱离跑马圈地的战国时代,进入比创新比技术的高水平竞争时代。各种期货新品种的上市,未来无疑成会为期货公司的业务增长点,不少期货公司也在着手准备对新的期货品种的研究和宣传工作,但在短期内,新品种的上市恐怕暂时还不能为期货公司带来多大的利润,因此期货公司对待新品种的上市方面,显然是比过去沉稳了许多,对一些新的品种并不会急于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是以有条不紊,逐步推进的方式来开展。
有业内人士表示,期货期权以前根本就不敢想,但如果金融期货大量上市新品种,期权的推出就是必然的,不然市场效率没办法提高,而且投机氛围浓厚。不过目前期权的推出还有一个制度性的缺陷,就是没有做市商。
就国债期货来说,国债期货的上市或将使期货公司大幅盈利,尤其是大型的券商系期货公司。一个国债品种甚至可以养活一个期货公司,进而引发在今后两到三年内,期货公司的人才结构以及薪酬的较大变化。
笔者认为,目前各种事实交织在一起,促使期货新品种的推出更为迫切。在期货新品种推出的道路上,很多附加问题面临解决,也会促使行业结构的改变和期货公司的分化。诸多业内人士呼吁要多推出几个像国债期货这样的活跃品种,市场才可以得到长足发展。
期货新品种扎堆上市将促使期货公司数量减少,兼并步伐加快。国债期货以及期权对于技术含量的要求很高,小公司没有人才去做相关的研究,生存逐渐困难,各类资源将慢慢转移到大型的实力期货公司身上,公司和公司之间的差别就会体现,期货公司盈利来源将明显不同。
正是基于这几个方面的背景和现实,期货市场应抓紧机遇多推新品种,尤其是关系到国计民生、更好地对接实体经济、更好地服务“三农”等非常“接地气”的活跃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