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文化企业呼吁破解“玻璃门”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
日期:2012-03-09
点击次数:110

商报讯 困扰民营企业的“玻璃门”和“弹簧门”同样出现在文化产业之中。昨日,在全国政协举行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题记者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林指出,文化企业中存在的“玻璃门”和“弹簧门”,让民营企业遭遇到了不平等的资金、政策待遇。
业内人士指出,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鼓励更多民营资本进入文化领域也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要途径,因此,如何“破门而入”也成为文化各界关注的焦点。
“‘破门’的关键在于转变文化发展方式,让民营文化企业享受和国有文化单位一样的待遇,做到一视同仁。” 北京市社科院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沈望舒强调。
目前,多数民营文化企业反映,很多鼓励文化产业的发展政策存在使用标准不清晰、不公开等问题,看似利好的措施却没有具体的实现路径,较终还是“实惠”了国有单位。沈望舒建议,只要是使用公共财政资金的项目就应向社会公开招标,让真正有能力的生产主体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其实,在很多国有单位完成的文化项目中,社会企业都进行了大量有益的补充工作和外围工作。”沈望舒对记者坦言。
此外,沈望舒强调,任何涉及到公共财政资金的项目、产品、服务都应该增设评价和考核环节,衡量不同文化所有制企业的绩效,“现在很多项目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很多被服务者、被消费者不满意,却无法反馈。”沈望舒称,科学发展文化产业就要避免碎片化管理模式,以群众的需求和满意度作为出发点和较终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