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辩财税政策就是在推进改革开放
来源:红网
作者:
日期:2012-03-09
点击次数:126
“两会”会程过半,检点上半程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财政税收问题每每被热议。先有全国政协委员、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痛斥国内增值税畸高,致使联想电脑在国内卖价高于国外;再有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地税局局长王南健向公众科普税收知识:间接税是不论企业赚不赚钱都要征收的。他直言道:“我参加两会5年,税收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年这么热,这么敏感。”
在“两会”上激辩中国的财税问题,是一件令人欣喜的好事。
在世界财税史上有一句名言:无代表,不纳税。近代以来,国家税收的权力集中掌握在代议机构手中,财政税收不再是某个国王、专制君主或政党的特权,而是要遵循民主、公平、法定的原则被民意代表认可。税收,文雅点说是公民付给文明社会的对价,本质上则是政府在拔公民的鹅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是各方代表为民众利益争执、激辩、交锋、斡旋的理想舞台,所以杨元庆代表广大企业呼吁降低增值税出色地履行了参政议政的职责,王南健就间接税原则向公众做出解释也是他作为税务机关工作人员的职责所在。
有谚云:人生有两件事是不可避免的,一是死亡,二是纳税。纳税人意识的觉醒使得两会这个舞台增加了更多的财税政策交锋,关注财税也就是在关注我们每个个体的境遇与命运。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60次提及改革,财税政策在两会上的大讨论为深入改革开放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注脚。合法、合理地利用税收手段进行调节分配,是达到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目标的重要杠杆和武器。
不论是基于个体利益还是国家发展,在“两会”上被热议的财税问题都值得在全社会广泛讨论。公民付出的捐税是否合法公平,政府的财政支出是否公开可控,中央与地方政府预算是否仍是一本读不懂的烂帐,这些关切苍生的重要问题都需要广大纳税人与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政府达成共识。
殷鉴未远。征税的权力是事关毁灭的权力。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是因为北美人民不满苛征的印花税,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由于实施“人头税”,引发英国两次骚乱,较终黯然下台,中国历史上专制王朝的更替大抵也都缘于“苛政猛于虎”。来者可追。在中国,由代表不同阶层利益的人大代表在较高权力机关中与公权力进行博弈,协商出一个共赢的方案,就是在保稳定、促增长,就是在以较小的成本推进改革开放。
见微知著,以营业税改增值税为代表的结构性减税政策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财税方针的主基调。然而,值得警惕的是权力机关不断扩张的征税欲望,挂结构性减税的羊头卖实质性增税的狗肉。老子在《道德经》中有言,“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涵养税源、藏富于民的税收政策才是科学发展的保证。欲将结构性减税落到实处,必要求人民代表去与征税机关讨价还价,否则中国人的“税痛指数”仍会居高不下。
真理永远是越辩越明的。财税问题专业性强,此前并未深入人心,财税政策在“两会”上的激烈交锋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断完善。“两会”不再只是关注花边新闻的派对,也不是找一群人来当橡皮图章,而是真正有坚持、有妥协、有抗争、有理解,体现利益分配的政治生活大事件。以“两会”为契机,推动财税政策的公众参与更是启迪民智,提高人大代表议政能力的绝好机遇。
须知,财税问题在会场里讨论得越充分,湖州织里抗税惨剧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小。如若税收法定、税收公平负担的原则和理念深入人心,房产“加名税”这样的闹剧也就不会发生。托克维尔曾赞许美国将一切政治问题都转化为法律问题之道,今天,在立法机关的人代会上,代表们的担当与坚守毫无疑问将决定明日中国的稳定与走向。
[作者:张克]
[编辑:王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