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正常复出需以程序正当为基础

来源:红网 作者: 日期:2012-03-09 点击次数:116

三鹿奶粉事件曾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事件曝光后,河北省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吴显国负有直接责任被免职。2011年11月,吴显国列席河北党代会,社会对问题官员的复出提出质疑。河北省委书记张庆黎表示,事件过去好几年,给问题官员安排新工作“是正常的”。(3月8日《京华时报》)

时下,高调问责、悄然复出已成绝大多数问题官员的真实写照。然而,每当问题官员复出的消息一曝光,就会引发舆论的普遍质疑,因三鹿奶粉事件被免职的石家庄市委书记吴显国也不会例外。问题官员的复出缘何频频被质疑?问题官员是否就该一棍子打死,永不叙用?

显然,这并不是民众的初衷,也绝非民意不够理性。相反,质疑官员的复出恰恰是因为民意的理性,是对真相拥有绝不放过的坚持。或许,吴显国的复出的确属于“正常”,领导干部违反纪律接受惩罚后,只要真正认识并改正了错误,继续任用并非不可以,更何况,若其还有一定长处,何乐而不为呢?

可问题是,在吴显国复出前有关方面不仅没有说明让其复出的理由和条件,还缺少必要的公示,这就使得“正常”变得愈发神秘,自然而然就引起了各种猜测和质疑。说到底,民众对问题官员复出的质疑,根子就在于对官员复出正当性的焦虑。

官员的问责与复出,关乎政府公信力、关乎公权力的合理运用,还关乎普通民众的切身利益。因为,问题官员不明不白地复出,首先损害的是民众的知情权,如果问题官员对自身问题没有深刻认识和反省,又将会继续错误使用公权力,伤害普通民众的利益。

因此,唯有在制度上完善官员问责和复出的程序,才能避免官员复出再度陷入被习惯性质疑的困境。具体说,就是无论问责还是复出,都要确保完全的透明和公开,尤其是复出程序上应该有更严格的考察,比如有没有洗清污点、有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除此,还要充分听取和尊重民意。

[作者:禹海君]

[编辑:王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