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培育新兴消费领域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 日期:2012-03-08 点击次数:122

■本报记者 傅苏颖

2012年,在外贸不断吹冷风,投资高速增长不可持续的情况下,提振消费已经肩负保增长、调结构的双重任务。在今年已经被作为工作重点来抓,自然也就受到全国两会委员及代表们的关注和热议。

近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报告中提到,要“完善鼓励居民消费政策。”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此前就有表态,今年商务部将着力扩大城乡居民消费,完善促进居民消费的政策;总结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经验,及时研究制定替代接续政策;研究节能环保产品消费扶持政策,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消费模式。商务部将从便利消费、保障消费、引导消费、创造消费四个方面促进消费。

除了商务部提出的扩大商品消费之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从居民消费倾向和可支配收入两个角度给出了比较全面的政策。报告指出,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新政、物业、医疗保健等服务业。鼓励文化、旅游、健身等消费,落实好带薪休假制度。积极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支持引导环保建材、节水洁具、节能汽车等绿色消费。扩大消费信贷。加强城乡流通体系和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改善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社科院经济学博士付立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报告显示政府意通过降低居民预防储蓄倾向的同时,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同时,还鼓励培育新兴的消费领域,并进一步配套完善消费的体制与环境。

从政策操作的难度和有效性看,他表示,鼓励发展社会化养老等服务性消费的市场化程度更高,更容易实现。环保节能产品的财政补贴虽然可行,但市场完全接受还需要时间。此外,消费信贷的利率过高,产品设计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流通的软硬件建设完善是基础,需要长期持久的努力和稳定的机制保障。

报告还指出,加快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大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对此,付立春表示,我国收入分配的作用更为基础和重要,从根本上来讲解决的难度也较大。一次分配中,要完善要素市场,让资本、劳动、资源的贡献更公平地体现出来,实际上也就体现了效率原则。其中对资源收益的所有权、使用权等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二次分配中,主要是利用财税手段,推进税收,设立资源、资本所得税与遗产税;减少一般行政支出,增加公共服务支出。”付立春认为。

东吴证券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师认为,加快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的主要措施比较合理。居民消费是居民安全感的体现。目前,从中国的收入格局来看,资本的资源的收入较高,而劳动力的收入较低,这较之西方国家来看显然不太合理。要促进消费还需提高劳动力的收入。一旦提高了劳动者的收入占比,才能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增加中低收入者的可支配收入,完善鼓励居民消费政策,有利于扩大中国经济增长,拉动经济重心到消费,这是经济转型的重大进步。

去年10月,商务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十二五”时期做好扩大消费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2万亿元,年均增长15%,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二三线城市处于30%-70%的快速城镇化阶段,这将对消费产生巨大推动作用。今后消费将超越贸易与投资,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