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热议“文化改革”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 日期:2012-03-08 点击次数:116

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昨日召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主题记者会。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力,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北京人艺院长张和平等6位全国政协委员,就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畅所欲言。答记者问时,关于改革的内容成为热词。

1.文化强国要有清晰的国家文化形象

问: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文化强国的内涵和标准是什么?

冯骥才:首先要有一个清晰的国家文化形象;其次要创造出一大批深入人心的时代经典;再次还要有一个真正能成为国民经济支柱的文化产业;较后就是我们要建成一个高素质的、文明的社会。

2.国有文艺院团“不改革没出路”

问: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是“减人、减钱、甩包袱”,部分改革院团甚至有抵触情况,北京人艺却通过改革精品力作频出,您认为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必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和平:人艺多年来票房徘徊在1280万元左右,2008年达到1439万,2009年达到2767万,2010年达到3200万元,2011年3227万元。截至昨日,人艺今年的票房已经达到1065万元,即今年一二月的票房已经快赶上原来近一年的票房了,这是机制改革的成果,不改革是没有出路的。

在中央提出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之后,我们在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机制改革。在2008年我们又提出:以机制改革为动力,以艺术生产为中心,落实“三个提倡”,实现“一个目标”这样的口号。在这样的工作思路当中,我们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在用人和分配机制上的改革。2010年我们再次提出以机制改革为动力,在继承中发展,为建设世界一流的学者型剧院而努力奋斗。在刚才所说到的六个机制改革基础上又提出了从六个方面进行机制方面的改革,前后一共11个方面。

3.选举文化干部要建立考核制度

问:您认为我国应建立什么样的文化干部任用机制?

冯骥才:选取主管文化的干部时要有文化考核制度、取舍制度。“取”的是懂文化的人,却不见得是专家,而是懂文化的规律、本质、性质和意义;“取”的是有文化的人,有文化的人不见得是学者,而是有一定的修养和文化理解力;“取”的是热爱文化的,不热爱文化的人怎么能把主管文化这个工作做好呢?对干部的要求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干部决定了一个地区的文化品质、文化走向,甚至是文化价值的取舍,因此,这个问题很关键。

4.给电影审查“松绑”

问:有言论表示中国对电影的审查过于严格,您是否认同这一观点,对此如何评价?

尹力:实际上不是要不要审查的问题,而是用什么样的审查尺度来审查电影的问题。谈到中国的审查制度,我们都知道,按照国家的政策法规来规范电影从业人员对于题材、影片选材等相关方面的规范。

在全国人民都在享受电影作为娱乐权利和文化权益之时,对电影的管束还是太多。拍公安的电影一定要有公安部的意见;涉及到外交的电影,外交部的意见说不定会变成终极意见等。我们经历过一部影片的出品、放映等环节都会变成公共文化事件。所以,我觉得在电影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公众为电影提供一个更加宽松的社会环境,爱国产电影应该也算爱国。

电影人的努力付出是一个方面,较重要的是广大的观众,年轻的观众对国产电影的支持和追捧。我们希望给电影更多的松绑,能够给电影提供更加宽松的创作和制作环境。

5.民营文化企业创新性强

问:我国民营文化企业的优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王健林:一是创新性强,民营企业本身就是在夹缝当中生存起来的;二是在机制方面更有优势,如万达与某著名公司合办一个合资演艺公司,可以给一部分干股,国有企业方面可能很难实现。

6.变“申遗”为“审遗”

问:您认为我们在“申遗”过程中存在什么误区?

冯骥才:我们的文化遗产申请一开始是由不良政绩驱动的,文化遗产一旦“申遗”成功了之后就没人管了。实际上,文化遗产申遗成功了,保护才应该开始。联合国不让开发文化遗产,认为开发是做手术。

所以,如果是利益驱动的,那申遗较后一定会变味,很多地方的皮影已经不是用手了,而是用机器压了。所谓的民族的价值观一定不能有“钱”这个字,一个只为钱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一个民族必须有精神。

建议把申遗的“申”字加一个宝盖变成“审”,我们有多少的遗产已经变味不再是遗产了,我们必须对我们的遗产认真负责,不能把变味的粗制滥造的东西留给我们的后代。

7.数字化助力文化遗产永久保护

问:如何才能让像敦煌这样的文化遗产长久地保存下来?

樊锦诗: 数字化保护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永久保护。文物都有很悠久的历史又非常脆弱。我们知道石头都容易风化,何况是敦煌这样脆弱的壁画和彩塑。一般文物保护有不同的保护法,有的是常规保护,但是如果经过监测文物变化非常大,而且正在不断变化就很危险了。

我们一直在用数字技术研究怎么把文化财产完整地保护下来,让敦煌成为我们的宝贵财产。经过不断地探讨,将整幅(画面)高保真地保存下来,为我们留存档案,才能为后世永存这份信息、为人类保存这份信息。所以我们称之为永久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永久保护。

8.文化产业不能没有创意只“圈钱”

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您有什么具体的建议?

冯骥才:我们现在文化产业较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创意,有很多是虚的,很多就是为了圈钱。我们需要发展一个国民经济支柱性的产业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个产业是需要有创意的。

现在政府一提到这个问题就要投入,这两方面一结合较后做成了假大空的产业园,实际上里面没有任何内容,浪费了很多的钱财。所以,我们还是应该非常科学、理性地对待我们的文化产业,要有充分的专家论证,才能把一个个产业真正做下去。

商报记者 蒋梦惟 实习记者 车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