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蜀都造城记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作者: 日期:2012-03-08 点击次数:136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诗仙李白在《蜀道难》开篇就追忆了两位国王创立古蜀国的传说。当年筚路蓝缕、前仆后继的艰辛在诗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如今,一座座气势磅礴的新城则在望丛二帝耕耘过的地方拔地而起。

从成都西北方向外延伸,以豆瓣闻名全国的郫县和以古堰蜚声中外的都江堰市与成都连成一线,在这条线上,中信地产正在演绎望丛二帝开辟蜀都的现代版。一二级开发联动的造城模式,因为与灾后重建和农民安置维系在一起而具有更多社会责任与保障民生的色彩。

事实上,这正是中信地产在积极探索的一条央企特色的发展模式。

蜀都之变

“过去简陋的茅草屋、难闻的茅坑和狭窄的土路都不见了,我们住上了高楼,在这块地开发之前可是想都没有想过的。”郫县的农户张大妈指着一栋栋高楼对记者说。

这片名为“蜀都新邨”的楼群,是中信地产郫县一级开发项目“中信蜀都”中所配套的28万平方米的农民安置房,全部由中信地产承建,并于2010年年底全面交房。在该小区内,记者看到很多农户正在装修或已经入住其中,张大妈即是其中之一。

行驶在中信蜀都两旁绿树成荫的道路上,郫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阳宇对记者说,“中信地产进入郫县5年来,这片区域发生了几乎沧海桑田般的变化,过去没有完整的市政管网,吃的是井水,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气味难闻环境恶劣,如今已经完全是个现代化的城市了,农民非常愿意享受电梯公寓这样城市化品质的服务。”中信地产成都公司副总经理李强表示,在蜀都新邨的建设过程中,有关房屋的户型、位置、配套,都听取了村民的很多意见,交由村民代表、村社基层管理人员、乡镇领导和中信地产负责人反复讨论,让所有农民都清楚安置工程的设计和建造过程。

蜀都新邨的安置房包含了当地所有在拆迁范围内的农民安置,涉及2500多户近8000人。在郫县政府官方网上可以看到,该项目是郫县乃至成都地区较重要的大规模民生安置工程之一,其中住宅约21.5万平方米,商业配套约1.3万平方米、配套用房约4800平方米、配套地下车库约3万平方米,共计楼房十四幢。

蜀都新邨的负责人介绍,其中的2座商业楼和众多商铺及地下车库都属于集体资产,移交社区管委会代替村民进行整体出租经营,经营收益全部归村民集体所有,并主要用于补贴小区物业费用支出。

“村民可以租赁这些商铺开餐馆或者进行其他商业经营,基本可以解决他们基本的生计问题,”上述负责人表示,还有部分农民可以在郫县劳动局接受就业培训辅导和了解就业信息,随后可以在附近的产业园中的富士康、华为、英特尔、摩托罗拉等大型企业中谋职打工,这些途径都能够有序合理地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问题。

而在35公里外都江堰的安置房中,农民还可以获得按照每人8平方米的商铺面积转化来的股权,每年都能参与村集体对这些商铺经营收益的分红。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是城乡一体化过程中解决农民民生问题的崭新思路。”阳宇表示。

蜀都新邨的建设仅仅是7343亩中信蜀都浩大工程的一部分,在一级开发中,中信地产不仅建设了20公里的市政道路,治理了2公里的河道,完成了30万平方米的景观绿化,还新建了2所学校,引进了一所国际级学校,体育中心、图书馆和市民活动中心等公建设施正在建设中。

民生地产新路

回想起来,中信地产进入郫县和都江堰的2006、2007两年正是房地产市场较火爆的时候,如果选择直接进行二级开发完全可以赚得盆满钵满。然而中信地产却埋头做了5年多的土地整理。直到今天,已经投入逾40亿元、超过万亩的郫县和都江堰一级开发也没有完全结束,许多优质的二级开发地块都在招拍挂市场被龙湖地产、绿地集团这些企业夺得。

“履行社会责任从一开始就是公司天然的属性,它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价值观当中,渗入到具体的业务经营中。”中信地产成都公司董事长王岿用这样的话语来诠释企业的经营行为,“成都公司一直以城市综合运营作为主体业务模式,是对整个区域进行全方位打造。通过超前的理念和长期持续大规模的投资,对整个区域的城市化进程,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对当地的民生社会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央企首先考虑的是企业责任和社会责任,其次才能谈利润,这不是空谈口号,而是我们实实在在的行为准则。”李强对记者表示。

在汶川地震中,中信地产都江堰玉堂镇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建设遭到严重破坏,郫县中信蜀都的很多项目也被迫停工,很多幼儿园、校舍面临重建,灾民流离失所。

在不少已经进入成都乃至郫县、都江堰的开发商都在观望甚至准备放弃这片前景不明的灾区时,时任中信集团董事长的孔丹却亲赴都江堰,高调表示中信地产将继续留守成都,不仅参与灾区重建,甚至还要将加大既定的投资计划。

尽管一级土地整理因为地震而停滞,但中信郫县公司和都江堰公司却依然忙碌,临时成为灾区重建的先锋。中信集团和中信地产先后投入近1亿元的资金参与郫县校舍的援建、重建以及都江堰幼儿园的建设,并在都江堰震区建设10万平方米的板房供失去家园的灾民居住,为近9000人提供了安置住所。

这一灾区重建工作旷日持久,一直到2009年年底都江堰一级土地开发整理才得以重新开始。而直至2011年5月29日,玉堂镇第四期的安置房才分配完毕。玉堂镇政府负责人介绍,当地70万平方米的安置房中,中信地产的安置房就占据了23万平方米。

“都江堰玉堂镇的模式可能是空前绝后的,这是一种把灾后重建、城市化、旧城改造以及新农村建设结合在一起的造城模式,是都江堰政府、玉堂镇群众和中信地产共同探索创造出的新思维。”上述玉堂镇政府负责人说。

指着灾后援建的九年义务教育学校里嬉戏的小学生,李强感慨良多,“学校的开学典礼、运动会等活动都会主动邀请公司的领导去参加,在开发项目和震后援建的过程中,公司真的和当地民众形成了鱼水之情,这种道路在国内地产开发中是不多见的,却是较牢固较长久的关系。”除了成都郫县和都江堰的新城崛起,中信地产在北京亦庄中信新城的10万平方米保障房也已建成入市。

中信地产副董事长、总裁姚日波指出,“中信地产秉承了中信集团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追求,关注社会民生,在保障性住房建设、公益慈善、员工关怀、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积极履责,在重大突发灾难面前勇于担当,发挥大型国有企业的表率作用。‘以信交天下,以信取信,受之以信,付之以信,得之以信’这一信条已融入所有中信人的血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