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先驱论坛报:受益于改革开放的两类中国女性

来源:中国网 作者: 日期:2012-03-08 点击次数:146

特别报道:女性因素

国际“三八”妇女节之际,《国际先驱论坛报》开辟专栏,发表一系列文章,介绍21世纪之初的女性形象。

蓬勃发展的中国女性

昝晓静在她养殖的蘑菇大棚里《国际先驱论坛报》发表于2012年3月6日

昝晓静在她养殖的蘑菇大棚里《国际先驱论坛报》发表于2012年3月6日

女权主义者表示,有两种不同的中国女性受益于经济改革开放——农村妇女离开土地去城里打工,可以逃避残酷的父权统治;“一胎化”政策下出生的城镇独生女孩,计划生育政策让许多家庭将他们的所有资源和精力都投入到独生子女身上,这些家庭中的独生女孩基本上得到了任何在以往只给男孩的东西。

朱春红、昝晓静和赵鹏晓就是其中的代表。

朱春红女士,39岁,河北保定人。1990年她第一次到北京,在服装加工厂上班,一个月的工资是120元人民币,即19美元。 在那期间,她遇到了她现在的丈夫。

今天,这对夫妻在北京的昌平郊区,经营一个火龙果种植农场,年收入已经达到了60000元人民币。

“以前我们两个都在工厂做工,一个月的收入只有120元人民币,”她说,“我觉得在中国,男人和女人的地位已经非常平等了。 如果遇到什么问题,那通常是因为你努力不够。”

昝晓静女士较近刚买了一辆黑色轿车,她把车开进了位于北京郊区的“农家女实用技术培训中心”的院子,然后和她的女儿赵小姐匆忙从车上下来。她说,他们没有时间交谈,因为家里的蘑菇农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我真的觉得我们今天都是平等的。男人是人。 女人也是人。”昝女士说。

赵小姐只有19岁,一位典型的“九零后”——1990年之后出生的一代人。她觉得男女是完全平等的。对于这个观点,她的母亲看起来很赞同。

“我这个年龄的男孩子不会叫女孩子闭嘴的。”赵小姐说,长长的黑刘海下面,脸蛋红扑扑的。

“机会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不管男人、女人,”她说,“当然,如果你干坐在那里想要不劳而获,那就是你有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