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蓟县酸梨积压严重 村民愁眉不展盼销路(图)

来源:北方网 作者:王冰 霍艳华 王宽 作者: 日期:2012-02-03 点击次数:146

青山村村民刘玉堂家的地窖堆满了酸梨

尽管地窖是极佳的保鲜场所,但每隔几天,刘玉堂都会挑出一桶开始腐烂的酸梨

本来能卖钱的酸梨腐烂后只好用来喂羊

为了给酸梨保鲜,村民给地窖口盖上了厚厚的棉被

 

零售杯水车薪 眼看收成付之东流

下了国道,车辆开上了更为狭窄蜿蜒的省道,地上仍然有前几次下雪的雪痕。翻过座座小山,记者终于来到了青山村,在微博上发出求助信息的刘莹在家门口迎接了记者。刘莹告诉记者,自从微博上发布信息之后,已经有不少媒体关注了梨的情况,不过大批的销售渠道仍然没有找到,过年之前,村民仍然是通过自行运输到蓟县县城和其他乡镇进行零售,情况较好的一天也只能卖出一到两筐梨,现在刘莹家收获的一万斤酸梨,仍然有五六千斤没有卖出去。

在刘莹家的地窖里,记者看到一筐筐的酸梨排列在地窖内,为冷防止酸梨冻坏,刘莹的父亲刘玉堂给酸梨盖上了厚纸。“今年酸梨产量大,品质也高,但是今年收的人也少了,就是没有卖出去,急死人了”

即便放在地窖中,还是有一些酸梨烂掉了,为此,每隔几天刘玉堂就要把几十筐酸梨整个检查一遍,挑出品相已经不好的酸梨喂羊,眼睁睁地把自己的收成扔掉。

销路难找 大批酸梨仍躺地窖

在这个青山村像刘莹家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农户,临近的花果峪村酸梨积压的情况也非常严重,积压较多的农户家里有近200筐2万余斤。

在刘玉堂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花果峪村的一户山民家中,在这家人的地窖已经完全被酸梨填满,足足有七八十筐,地窖里连记者拍照都稍显费力。据说,这户人家还有一部分酸梨储藏在另外两个地窖中。

像青山村和花果峪村这样的山地村,村民完全依赖果树为生,年景好的时候每年卖酸梨一斤也只能赚一块钱,收入三四万块钱,但是给果树施肥、打药、授粉、农忙季节时雇佣人手的费用,种植果树的成本也要几千甚至上万,酸梨如果卖不出去,对村民来讲收入会有很大影响。

往年都有收购的人员来到村里收购酸梨,而今年产量增加了一倍,但是收购酸梨的人却少了很多,这也是造成酸梨积压的重要原因。

现在随着酸梨采摘下来日久,村民们希望能尽快找到销路,将积压的酸梨出手,即便以低价贱卖,也可以减少损失。在这里记者也希望有需求、有销路的人士能尽快与村民或者北方网联系,尽快为酸梨找到买家。(记者王冰 霍艳华 王宽)

天津北方网讯:1月9日,本网记者采写了《蓟县酸梨滞销变“压梨” 网友微博求助》一稿,蓟县酸梨大丰收却无销路,造成大量积压,这一事件受到广大网友的高度关注,北方网也一直在积极帮助村民寻找销售途径。2月1日,北方网记者再次前往蓟县罗庄子镇青山村和花果峪村,对酸梨积压状况进行探访。

凛冽寒风中 村民沿路卖梨

2月1日,农历正月初十,我国大部分地区迎来了中等强度冷空气,天津市区的较高气温仅为-1℃,较低气温达到-8℃左右,并伴随有四五级东北风,气象预报说北部地区气温更低。就在这样一个可以说今年冬天天津较冷的天气里,北方网记者开车一路北上,走进蓟县大山深处的罗庄子镇。

一路蜿蜒的山路,一座座满是果树的山岭,不时有山民拉着自家的酸梨在公路沿线贩卖。按照农村的传统,不出正月十五,都不算过完年,可今年,因为酸梨的滞销,一些农户还没过正月初十,就开始为销售酸梨忙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