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烟草千亿利润源自高烟价 多元化投资打水漂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日期:2012-03-08 点击次数:100

  日前,兴业银行(601166)公布新股认购对象时披露,2010年,中国烟草总公司(简称“中烟”)当年营收7704亿元,实现净利润1177亿元。

  这两个数字还在增长。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烟草行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达10111.4亿元,实现工商税利7529亿元。其中,烟草业实现工商利润2000多亿元。

  “今年,烟草业的销售收入估计超12000亿元,利润还会上升。”新华社首席烟草经济分析师徐云波说。

  这上千亿烟草利润从何而来?本报记者调查发现,在烟民并未大幅增加、卷烟销量总量控制的前提下,烟价的大幅上调正是中国烟草的掘金之道。

  “同时,烟草业也以较重的税赋成为我国第一大财源支柱产业。”3月7日,中烟有关负责人说,不管是税还是利润,中烟作为国有企业,绝大部分都是上缴财政部用于经济建设。

  但记者注意到,除每年有上百亿的钱投在农田水利建设外,烟草业用于多元化投资的钱不少都“打了水漂”。尽管近年来通过“瘦身”,中烟将投资锁定在了煤化工、房地产、银行等热门行业,但有识之士指出,以上行业均是资金扎堆的传统行业,面临产能过剩,烟草业应在新能源、高科技等产业转型上,多做贡献。

  千亿中华烟

  这一轮中国烟草利润的增加是靠结构的提升来实现

  去年,上海烟草集团实现工商税利587.3亿元,利润150.3亿元,而中华烟的年度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

  连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都没想到,他在2010年制定的中国烟草“532”、“461”品牌战略,中华烟竟提前4年轻松闯关。

  一包中华烟为何能卖出一家超大型企业的产值?

  上烟集团营销中心品牌经理葛伟勇曾对本报记者表示,以“中华”为代表的一类烟,一条的价位在400-600元左右,这还是一两年前的定位。

  此前,上烟集团制定了以“中华”为核心的“1+3”的发展模式,1是“中华”,3是“熊猫”、“中南海”和“红双喜”。葛伟勇说,而“八达岭”、“香山”等好几个品牌被砍掉。目前,上烟集团的“上海”、“牡丹”、“大前门”、“江山”等品牌也都将陆续消失,用于满足“中华”的供不应求。

  除了中华烟突破千亿大关,云烟、芙蓉王、双喜全年销售收入超过600亿元,利群、红塔山、白沙、玉溪、黄鹤楼超过400亿元。

  “和中华一样,玉溪和芙蓉王品牌的一类烟全年销量均超过了100万箱。不光价位提高,买的人也多,利润能不增加吗?”业内人士分析。

  随着消费水平的上升,烟民的消费能力也和以前大不相同。上世纪九十年代,抽5元一包的红河、7元一包的红塔山的人多,烟草销售收入增长快,但利润增长慢。

  现在不一样了。“就拿玉溪来说,零售价210元一条的软玉溪占其销售总量的大头。城市里的公务员一般都能消费得起。”有红塔集团销售人员告诉本报记者。

  “这一轮中国烟草利润的增加,不是靠销售总量的增加来提升,而是靠结构的提升来实现。”徐云波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共生产了卷烟4849万箱,同比增长不到3%。但是,全国卷烟的单箱批发销售收入首次突破2万元,比五年前增加了差不多1万元,结构的提升对销售收入的增长推动高达80%左右。

  从2008年开始,在中华等高档烟之外,不少超高档的天价烟又惊现市场。泰山(儒风)、云烟(软礼印象)、典藏金圣、境界玉溪等,零售价都在1000元/条上下浮动。黄鹤楼为 1800元/条,红河道甚至达到2300元/条。

  国家烟草专卖局曾建议,香烟零售价每条不超过1000元,批发价较高不得超过800元,并通过消费税改革,苛以重税。面对舆论压力,不少烟草工业企业收敛了不少。

  去年,物价部门还组织了几次价格检查,但天价烟势头依然不改。

  “2008年,全国烟草税利比2007年增加600多亿元,主要来源于中高档烟的高利润。天价烟的消费人群大多是官场人士,礼品烟居多。挤掉公款消费,遏制腐败,这才是遏制烟草暴利的重要环节。”业内人士称。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