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冰竹:银行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还存在一定差距

来源:财新网 | 作者:财新网 | 日期:2012-03-08 点击次数:96

  【财新网】(记者 温秀)在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遭遇一定挑战和瓶颈的时候,民间借贷却在蓬勃发展。然而,快速发展带来导致民间借贷不时演变成非法集资,且有向银行体系蔓延的风险。

  去年四季度,银监会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首次明确提出,要防范民间借贷风险向实体经济的蔓延,而年初以来,少数典型案件的爆发,使得一些大型银行也意识到“部分地区民间借贷风险向银行体系的蔓延加剧”,如何看待上述问题,对策何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接受财新记者专访,坦率分析了其背后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闫冰竹表示,近年来,银行业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取得很大的进展,但他并不讳言,与宏观经济和中小企业的需求相比,这种支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他坦承,“银行的资本金来自于股东,存款来自客户,必须权衡风险与收益的匹配问题”。

  闫冰竹说,银行必须要提高自身的风险管控水平,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同时,要加大创新力度,包括经营理念、体制机制、产品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尽可能贴近市场、贴近客户,满足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

  闫冰竹认为,经济多元化的特性决定了民间借贷发展的必然性。民间借贷在某种程度上是金融的有益补充,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他表示,我国经济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但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广大农村地区仍然呈现小生产方式占主导地位的特征。所以其对策,应确立“堵不如疏”的政策导向,将其直接纳入统一金融监管范畴,采取科学合理的疏导和管理,确保其能够阳光化、有效化运行,防止民间借贷风险向银行体系蔓延。

  不过闫冰竹也坦承,社会资本投向虚拟经济的冲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难度。

  闫冰竹认为可行的对策有三:一是深化金融体系改革,理顺资金价格关系。通过适时推进利率市场化、多层次发展居民投资渠道、鼓励银行业加大资产管理服务力度等措施,引导民间资金回流正规金融体系。二是对民间借贷机构实施牌照化管理。建议给予民间借贷合法身份,同时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实时的督导和管理。三是构建民间借贷“防火墙”。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预警检测和防范,同时加强银行业从业人员管理,建立商业银行与民间借贷之间的防火墙,防止民间借贷风险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