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少春:完善教育经费监管机制

来源:财新网 | 作者:财新网 | 日期:2012-03-08 点击次数:112

  【财新网】(记者 张艳玲)多年呼吁后,教育经费4%的目标终于纳入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3月7日,在全国政协教育界别联组会议上,列席参会的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认为,需要制定措施保障“钱花在刀刃上”,发挥资金的较大效率。

  张少春称,今年要努力争取实现并超过4%的目标,无论中央还是地方都要努力做好工作,抓好执行、督导,把目标落到实处。

  他坦陈,每年占GDP的4%,意味着教育经费可预期;但尽管总量上增加了很多,教育的投入还是有很多薄弱的环节和亟待加强的地方,要把钱花在刀刃上,需要制定各种政策措施来保障。

  张少春认为,首先要处理好经费的使用结构。首先,从教育经费宏观结构上要有所把握,但从学前到研究生教育,各个环节要占2万多亿教育经费多大比例,这需要在结构上做好设计。其中,有一些短板如“学前、职业教育”亟待加强。

  第二,做好区域结构划分。比如贫穷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中央的经费在向地方转移支付中,要始终把握住要对老少边穷地区、集中连片的地区给予倾斜。

  第三,制定经费使用机制。要给学校、机构设计出持续、稳定的定额标准,保障他们持续运转,明确哪一些用于学生身上,哪一些用于教师、硬件、软件身上。

  “制定定额标准,比较粗的,要细化完善,如对高校、中小学都有生均经费定额标准;家庭经济困难资助体系。奖学金等,要不断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物价变化不断完善变化,这类结构也要把他设计好,完善好”,张少春说。

  第四,做好体制结构划分。张少春指出,在国家财政政策当中,要朝公办民办平等化方向去做,破除对民办教育的歧视性规定,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

  此外,张少春认为,还要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要首先加强学校的预算和财务的基础工作,现在每个地方都有一些学校和单位,存在截留浪费挪用虚报等现象,下一步要把对经费的监管高度重视起来,特别是对基层预算、财务基础工作有一些制度性的保证。

  同时,教育部现在正在考虑加强用信息管理的手段和技术支撑,保障学校的基础管理工作,加强督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