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葭:祭天与非礼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贾葭
作者:
日期:2012-03-08
点击次数:132
摘要:欣闻沱牌舍得酒成为北京天坛祭天唯一指定用酒,不禁哑然失笑。当年连孔庙石刻都砸了垫地基的地方,如今却要正儿八经地祭天,令人真不知身处何年何月何地。
欣闻沱牌舍得酒成为北京天坛祭天唯一指定用酒,不禁哑然失笑。当年连孔庙石刻都砸了垫地基的地方,如今却要正儿八经地祭天,令人真不知身处何年何月何地。我倒不反对“活化”遗产,只是祭天这种帝制色彩这么浓烈的行为,与现代文明相去甚远,再加上商业赞助,简直就是怪胎了。
如果真要搞祭天表演,那就应该严格按照《周礼》郊祭的要求,“牺牲”现杀现宰,连同玉璧、玉圭、缯帛等物,先烧了再说。至于献酒,那要用五种才行———典称“五齐”———必须是皇家自酿的。照现在这等级来说,显然要特供茅台才行。此外,赐酒———典称“酢”——— 要三种。所以酒共需要八种,天坛还可以放开招标,搞什么“唯一指定”,显然与礼不合。
在世界遗产地搞表演,天坛不是第一家,搞商业化也没问题,但是我反对这种半吊子的表演和半吊子的商业化。什么“天子呼”云云,找不到任何依据。这酒的命名本来是从杜甫《饮中八仙歌》来的,跟皇室没什么关系。观众心里都清楚,谁给的钱多,就用谁家的酒。既不能传递文化遗产背后的文化意涵,做广告也做得遮遮掩掩犹抱琵琶。
中国古代皇帝代天牧民,故称为“天子”。这是把“天”人格化,所以要像侍候父亲那样侍奉“天”。郊祀祭天,也是对政权合法性的年度确认,汉代是三年一次,唐代是四年一次,效果类同今日西方国家的定期选举。所谓君权天授,即是此意,通过形式上的郊祭,展现天子本人与“天父”之间的感情联系,从而向万民宣布自己的统治合法性,让他们心甘情愿地相信这种政治洗脑。
现在天坛祭天依清制,也不大合适。回到酒这个话题,天坛方面答复说是门票收入不足以支撑表演的开支,故而才搞了商业赞助。这是十足的没困难创造困难也要干的典型。祭天表演这种东西,录个碟子来回放映就是了,有必要这么实操吗?人家古代三四年一次啊,现在你一年一次,不是劳民伤财是什么?
如果天坛方面愿意把祭天背后的政治意义阐释出来,让游客理解皇权时代的政权合法性问题,理解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这才是正经搞文化旅游的思路,观众也能在旅游中受益。现在的路子完全就是“文明古国”的低层次低水平炫耀。总之,把这样的古代演出在今天重演,显然跟大众对现代政治文明的诉求相去甚远。再这么演下去,就快砸了。
(作者系资深媒体从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