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校车安全,期盼“4%”显身手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
日期:2012-03-08
点击次数:118
“有了4%的投入,也许以后不用再骑三轮车送孩子了,我们盼望能早日坐上校车。”3月7日傍晚,吴大妈领着孙女走出北京市丰台区一所幼儿园。
吴大妈所说的4%,是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的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
连日来,教育投入“4%”,校车安全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校长:死亡数字令人揪心
3月6日,记者走进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西宁市回族中学副校长拜秀花的房间时,她正在修改完善《关于教育布局调整的建议》。
“这份建议要从校车事故说起。”拜秀花列举了一连串的数字——2010年12月,湖南衡南14名小学生死亡;2011年11月,甘肃正宁21名幼童遇难;2011年12月,江苏丰县15名儿童离开了这个世界……拜秀花用右手拍着胸口压低了声音:“这些数字让人揪心呀,那都是一条条生命啊!”
“校车事故的发生不是偶然、孤立的事件,而是存在制度原因。”拜秀花认为,较近这些年,我们国家调整教育布局,采取了撤点并校、撤小校并大校的做法,但却违背了教育法“就近入学”的规定,在教育布局调整的配套措施没有跟上的情况下,发生安全事故在所难免,“这是并校中过分求大求全带来的后果。”
拜秀花说,政府工作报告从加强管理、就近入学、办好农村寄宿学校等方面,为校车安全问题提出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令人欣慰。
教育厅长:“4%”让人充满信心
“教育投入占GDP4%,校车安全等问题解决应该不是问题。”走出人民大会堂,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妇联主席朱丽萍说。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教育厅长涂文涛介绍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指标,是世界衡量教育水平的基础线。早在1993年国家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提出教育支出占GDP比例要达到4%,但因多种原因这一目标未能如期实现,不过比重在逐年上升。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次提出,要在2012年实现4%的目标。“这具有里程碑意义,对解决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是一个强大的经济支撑。”涂文涛相信,校车安全的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
去年两会就曾提出《关于实施全国校车安全工程的议案》的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告诉记者,教育部去年专门就校车工程进行了调研和摸底。教育部经过调研回复他,如果在全国范围内的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购买校车,政府需要投入3000亿元的预算,加上一年的运行、维护费用还需要1500亿元,结论是政府需要掏出4500亿元。
“这是初步匡算的数字,尽管很大,4%应该为校车资金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长期研究教育问题并兼任教育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的周洪宇说,“对全国人民而言,这绝对是一个利好消息!”
教育专家:建立校车安全责任制彰显决心
3月7日上午,在甘肃代表团开放日活动上,来自甘肃省的全国人大代表介绍,正宁校车事故发生后,全省迅速召开了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专门建立了校车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制度,从上到下一直落实到幼儿园园长和司机身上。
“有资金保障,但目前较大的障碍是缺少校车法规,校车安全必须有法规保障。”周洪宇说。
在正宁校车事故发生后,周洪宇代表立即组织法律专家、律师成立湖北立法专家组着手起草校车安全法规。
事发11天后,温家宝总理要求国务院法制办在一个月内制定出校车安全条例。时隔半个月之后,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很快公布了《校车安全技术条件》等四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向全社会征求意见。
一场围绕校车安全的立法活动迅速在全国掀起。
在今年的两会上,周洪宇等代表将起草的校车安全条例作为议案提出,强调将“儿童优先”作为立法原则和宗旨,明确校车管理责任主体为“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推行校车安全责任制度,使校车安全管理形成体系。
(本报北京3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