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凤春:实体经济才决定A股的趋势

来源:财新网 | 作者:财新网 | 日期:2012-02-07 点击次数:148

  【财新网】(记者 符燕艳)A股市场在2011年遭遇重创,延续了三年来的下行走势。面对2012年的不明局面,投资者更多寄希望于政策。不过,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总经理魏凤春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已经度过了政策激荡的时代,实体经济的修复和增长是决定趋势的力量,政策只会改变节奏。  

   魏凤春曾任汉唐证券宏观分析师、中航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中信建投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致力于在周期波动的框架内解构宏观经济的运行,将宏观经济看作一份资产,通过资本资产定价的方式来确定价值与风险,对市场趋势与节奏加以判断。  

   魏凤春坦承,看清楚一年的趋势有难度。但他认为整体而言,2012年A股市场可能会好于2011年。

  

   财新记者:您对2012年中国证券市场走势如何判断?  

   魏凤春:2012年会好于2011年。2011年出现了一些大家预料不到的事件,比如日本地震、高铁事故以及欧债危机等。尽管欧债危机是可以预期的,但那么凶猛也是没有预料到的。在这种背景下,2011年股市的悲惨状况可想而知。但2012年这种事件发生的几率应该会少一些,即使有人们心理上也有了预防。  

   从经济学视角来看,中国经济今年一季度末起可能会正向循环,政策也没有2011年紧,因此大方向是好的。但从投资角度讲,并不在于方向的判断,而是在于对节奏的把握。比如今年1月份,人们感觉股市做多还可以,但我个人认为此时做多还为时过早,因为1月份做多因素不坚实,等宏观变量和经济周期往上走的时候,再来做多就比较扎实。看一年是比较难的,对三、四季度走势,因为很难看得清楚,建议届时先持现金,现金为王。

  

   财新记者:您曾说过2011年人们错把周期复辟当周期复兴,那么2012年这个阶段该怎么看?  

   魏凤春:这一波中周期,理论上是2009年就启动了,只是过程非常曲折。市场已经开始自我调整,整体是螺旋式往上走。但由于遭遇制度障碍,这主要指影响中周期向上的一些体制性原因,比如,垄断对市场活力的压制,管制对民间资本的制约,金融业对实业利润的侵蚀,过高的税收对市场微观主体的不利影响,收入分化对消费能力的影响等,因此调整遇到天花板。这时候如果天花板能够打开就很好,即使不打开,市场也只会一点点调整,不会很快往下滑。然后,慢慢等到结构性发生变化,比如新兴产业逐步回到正确的位置。这时候泡沫减少,虽然表面看起来不那么风光,但风险也小。  

   估值方面,2012年经济增长和通胀均往下走,但通胀下行的幅度慢于经济增长。整体而言,2012年估值不应该比2011年高多少,同时估值也会发生剧烈的分化。比如大盘股跟国际接轨,相对比较稳定,估值下浮不大,但小盘股跟国际对比,就会发现市盈率太高,这时候要大部分降下来。

  

   财新记者:宏观经济方面,中国2012年下行的趋势是否已明确?  

   魏凤春:2008年以前,中国GDP增长基本是10%以上,2008年刚开始往下走时,又恰逢经济刺激,因此又回到10%以上,现在只是重新回到2008年的水平。按照这个逻辑,悲观判断会是8%左右,乐观判断是9%左右,但很少有人判断超过9%。  

   其依据是,中国劳动力和土地成本均在上升,而资本在国内找不到正确的出路,因此整个产出效率下降,这也符合经济学的规律,即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劳动力的边际成本递增。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不释放比较大的制度红利,我们看不到经济会继续往上走。

   历史上的制度红利,比如1978年的农村变革、1992年的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及2000年加入wto,因此大家也寄望这个10年也有大的制度红利。  

   但目前我们看不到太多的变革。假设没有大的制度红利,市场也会自我调整,只是会比较缓慢。但中国可以做出结构性的调整,比如调整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对部分行业如铁路、医疗和金融等引入民间资本。另外是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比如允许地方政府发债、对地方政府放松管制等。

 

   财新记者:中国经济会否硬着陆?

   魏凤春:不会。中国经济没有那么大的风险,经济增长维持9%有难度,但8%没有问题。硬着陆要有几个条件,中国历史上几次硬着陆,都是在外部需求非常旺盛的时候突然没有了,而中国内部调整又不及时。但过去几年我们对扩大内需很重视,另外中国城市化、工业化都在逐步往上走。虽然已有外资开始回流,但都是游资,还看不到产业资本大规模回流的趋势。毕竟相对别的国家比如越南等,中国配套、集合能力较高。  

   中国经济较大的风险是虚实分离很严重,即银行太胖、实业太瘦,银行收益太高而实业收益太低,杠杆很不平衡,因此需要银行让利,包括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及引进市场竞争。尽管中国是有部分产能过剩,但也有部分是产能不足,包括高质量的医疗、教育以及食品的安全等满足生活必需品的领域。

 

   记者点评:魏凤春指出中国经济虚实分离严重,银行太胖、实业太瘦,形象地指出了现实经济的不平衡现象。  

   此外,对2012年市场的正确理解,其认为至少要尊重几个基本道理:一是技术操作只能改变节奏,实体经济的修复和动能才能改变趋势;二是政府担心过度刺激后果的重演;三是政治周期的平稳过渡对经济运行是个紧约束;四是需要持续警惕全球经济的地位失衡。■

(本栏目稿件为财新与腾讯合作推出,未经授权不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