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市长不如爱市场 权力应让渡于市场机制与法制
来源:央视网
作者:王峥
日期:2012-03-08
点击次数:116
《新闻1+1》2012年3月7日完成台本
——爱市长,不如爱市场!
(节目导视)
解说:
企业减负,公众减负,财税制度成“两会”热点。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
要进一步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减轻企业和居民的负担。
解说:
结构性减税,打破垄断放宽准入,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工作报告透露出什么样的讯息?
声音来源:全国政协员 迟福林:
我看到这个确实我感到很高兴。
解说:
国企,民企,大企业,中小企业,政府,市场,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还需要我们怎样的努力?
全国人大代表 毛光烈:
现在的融资难,创业难,盈利难,单方面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解说:
《新闻1+1》今日关注——爱市长,不如爱市场!
评论员 白岩松:
你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今年是两个重大历史事件的20周年,一个是邓小平的南方讲话,另一个是中国正式确立市场经济这样一个地位。昨天我们在节目当中已经谈论邓小平南方讲话和改革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当然要关注市场经济。
其实在这二十年中国实行市场经济的进程当中我们已经取得了非常巨大的这种成就,这个都不用多说了,但是较近越来越多的人在谈论真正的市场经济,我们为什么要在今天开始谈论真正的市场经济?我们离真正的市场经济还有多远?是否已经存在着一些束缚让我们可以向更高的方向去跃进。今天带着一系列的问号,我们演播室专门请到前外经贸部的副部长、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非常欢迎您。
好,首先我们一起走进“两会”,关注这个话题。
字幕提示:
财政部财政科学院研究所所长贾康:“分税制改革,要推进财政层级扁平化。”
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中国税负比重不低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主任陈佳贵:“以家庭为单位缴个税。”
解说:
减少税种,降低税率,让利于企业,让利于民。今年全国“两会”涉及税改,涉及中国市场经济的话题炙手可热,成为不少代表、委员的建言建议。昨天下午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新闻发布会上,对于民众感受强烈的赋税高、福利少的问题给出了答案。
财政部部长 谢旭人:
要进一步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减轻企业和居民的负担。
解说:
今天《人民日报》海外版刊文:“中国大规模减税时机已经成熟”,文中表示:“结构性减税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政府不要向着种蘑菇,也不要想着选蘑菇,只要创造一个好的生态环境就足够了。”已经71岁的原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在谈到创新时并不乐观,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政府打造乔布斯,这本身有不科学。”“政府制不出来的,它是市场环境创造出来的。”
字幕提示: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温家宝: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解说: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提出,把实施结构性减税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此外还明确表示要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电话采访)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迟福林:
第一件事我就看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这部分,第一个就是提到政府市场关系,看到了通过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更好发挥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我看到这个确实我感到很高兴,我想这样一个提法就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那么也就是让市场能做的归市场,政府能做的归政府。
白岩松:
龙部长,其实回头去看的话,我们毕竟在计划经济的时代一步一步去走向市场经济,我们才走了二十年,这二十年成绩太大了,我们的GDP从世界第十变成第二,我们GDP的总量翻了四倍还多等等,这些成绩放在一边不谈,因为它不会跑了。但是问题是为什么今天这么多人开始谈论真正的市场经济,我们的问题出在哪儿?现在哪些因素还桎梏着我们不能够成为期待中的真正市场经济?
原经贸部副部长 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代表 龙永图:
在谈到真正的市场经济的时候,我想讲我十年前在宣传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讲的两个基本的观点,我就说,实际上也不是我说的,当时大家都这样说,就是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第二句话,中国入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实际上较重要的就是政府入世。我认为这两个基本观点实际上反映了这十来年重大的变化,现在我们的经济总量比过去大得多了,我们的经济结构更加复杂了,我们出现了很多新的经济上的现象,我们出现了全球五百强大的企业,我们也出现了很多新冒出来的微小企业,我们出现了像互联网市场、新兴的文化市场这样子非常复杂的经济现象。但是我们整个管理市场经济的法制体系没有跟上去,也就是说当我们说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的时候,我们现在的管理市场的这些法制体系已经远远跟不上中国经济总量的大小,跟不上中国经济结构的复杂性。
白岩松:
这是一个问题的方面,法制。
龙永图:
法制。另外一个方面,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那么我觉得在十年以前,政府手上有一些权,主要表现在审批权。那么这十年以来,我们中国的税收大量的增加,所以现在政府不仅仅手上有权,而且手上有钱,大家现在很大的抱怨就是政府在处理手上掌握的财权方面出现不透明的、不公正的这样一些方面,使得我们的政府在干预市场方面,不仅仅是通过他的权力,而且通过他的金钱的力量,财政的力量来进行干预,这就表现得我们的政府比过去更加强势。所以这样的话,就使得我们原来讲的法制经济的问题现在管不了那么复杂,这么庞大的经济了,再加上政府的权力比原来更大了,手上的钱也更多了,所以这出现了我们在管理市场经济方面很多新的问题,这样新的问题就造成了老百姓对于我们目前是不是正在走向真正的市场经济这样大的疑问,当然有些问题,我觉得很多问题也是我们自己的成功造成的,比如我们的经济总量翻了那么大,我们的经济结构有了那么大复杂的变化,我们的财政收入有那么大的提高,这都是成功。但是我们出现的问题恰恰是在于我们成功的基础上造成的。所以我们觉得很多困难、很多问题都是我们成功造成的,而我们没有很好的把成功转变成一个真正的进一步前进的动力。
白岩松:
没错,一方面是成功造成了我们的盘子越来越大,于是更加反差显示出我们从一个市场经济的法制环境上跟不上了。另一个由于我们太成功了,盘子越来越大,我们的权力变得更加自信,因此更勇敢地去用它,结果可能反而产生了一种阻碍。好,话题谈到这儿的时候,我们接下来不妨回顾二十年前,中国一步步走向市场经济,其实也是不容易的。
解说: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10月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被明晰。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今天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词,在成为国家改革的方向前曾经经历了多年的探索。
字幕提示: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邓小平:
现在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于集中。
解说:
改革开放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步,十二大以后全面展开,也是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正式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观点。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个决定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1987年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体制的观点。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南方谈话,明确提出了:“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的著名论断。从根本上破除了市场经济姓资,计划经济姓社的传统观念,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指明了方向,在当年召开党的十四大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改革目标被确立。
白岩松:
你看如果说二十年前的时候,我们真正地走向市场经济很重要的一点来自于说,邓小平不争论,然后不要去讨论姓社姓资,我们突破了这样长期压着我们的东西。那么今天二十年后的时候,大家一谈到真正的市场经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