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中东变革浪涛拍岸 中国义利旗帜凌云
来源:中国网
作者:
日期:2012-03-07
点击次数:122
中国网讯 西亚北非地区战略位置独特而重要,它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结合部,在世界政治、经济、能源等多项事务中影响举足轻重。比如,该地区油气资源非常丰富,有5亿人口,1400多万平方公里。1年多来,该地区热点问题多,局势在升温,引起世界高度关注。中东地区的局势平静与否、稳定与否,都关系到全世界的安全与稳定,可以说推动中东地区实现和平稳定、发展繁荣符合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利益。
绵延和蔓延一年多的“阿拉伯之春”,首先是一场自发的民生革命。从发生动荡、政权更迭或目前局势依然很不稳定的阿拉伯国家看,他们之所以动荡是因为多年来其政府没有解决好发展问题,经济发展停滞,腐败和裙带关系盛行,民众失业率高、收入低,面对各种社会矛盾和生活压力,苦不堪言。久之,就积累激发成为危机,并且具有快速爆炸性和蔓延性。另外,中东的热点、部落、民族、宗教以及教派等形形色色的各类矛盾被充分激发,相互交织和刺激,无疑加重了形势的严重性。同时,美国、欧盟、俄罗斯等国际大国力量在中东也有许多战略利益,他们千方百计影响有关热点和变革进程,尤其是美欧的政策不能不吊起一些国家反对派的胃口。
叙利亚局势动荡正在呈现加剧和复杂态势。内部政治力量对话无法进行,相互都不接纳、不认可。叙利亚内战苗头已经开启,更大的混乱乃至更多的平民遭难,在今后几个月是可能的。叙利亚局势不免让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忧心忡忡。包括安理会、阿拉伯国家联盟等重要组织,继续推动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反对动武。中方主张要通过和平的方式来解决叙利亚的问题,有关各方应该尽快停止暴力活动,开启具有包容性的政治对话和谈判进程,共同找到解决叙利亚危机的办法和出路。在阿盟框架下解决叙利亚问题,是当前仍有可行性的方案,所以中方支持阿盟的斡旋和调解。
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方面通过不同的方式做叙利亚当局和反对派的工作。另一方面,在联合国等国际多边场合,中方旗帜鲜明地反对干涉叙利亚的内政,和金砖国家一起倡导维护中东和平与稳定。某些西方国家对中国无端指责与中伤,但如果将其言论与中方主张对照,就能很容易看出中国政府和人民真心希望叙利亚人民好。中国提倡要让他们免受暴力行动的伤害,阻止流血悲剧的继续上演;用副作用较小、后遗症较少、成效较牢固的方式化解危机的深层次根源;通过对话和改革,推动民众诉求有序表达,推动问题妥善解决。
叙利亚可能是一个分水岭,叙利亚出现一个结果后中东局势可能出现一个平台期和间歇期。与已经发生政权变更的一些专制共和国家相比,中东地区的君主国,不论他们有多专制或相对宽松,反倒在这次世界和中东风潮中保住了政权、维护了国家稳定。这个现象值得思考。当然,中东局势发展远未较后结束,今后仍会不时出现高点与地点起伏。有先见之明的政治家,一般会提前开启战略性改革进程,着眼于提高民众福祉、改善民生,改善社会环境和政治民主水平,让民众站在一个更加满意的心理曲线内。
伊朗核问题较近特别值得瞩目。以色列总理、总统先后访问美国,受到奥巴马接见,并就伊朗形势展开长谈。美国与以色列、以色列内部、美国内部都在是否军事打击伊朗方面存在分歧,预计较终动武的可能性不大。现在世界每天将近40%的石油从霍尔木兹海峡输送到世界各地,一旦这个地区发生战争,将是一场灾难,因此必须反对使用武力来解决有关分歧和矛盾。同时,制裁本身并不能解决分歧和矛盾,不利于通过和谈的方式去解决分歧和矛盾。
中国主张维护核不扩散体系,反对伊朗发展核武器,同时也肯定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劝有关国家要保持冷静和克制,不要激化矛盾。中国仍在认真严格执行安理会有关对伊朗的制裁决议,但反对欧美单独发起的对伊朗制裁以及单方面制裁,防止伤害伊朗民生。中伊经贸、能源等领域合作一直充满希望和透明,对推动两国经济发展、密切经贸利益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中国与伊朗的长期合作从不损害第三方利益,因此中国也不会接受第三方要求制止中国与伊朗发展经贸合作的无理要求。
中方处理中东问题一向有自己的原则,这些原则基础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互不干涉内政,将发展中国家视作重要的依托力量,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中东,中国一向根据事情的是非曲直来判断是非,决定立场和政策,权衡道义和利益。中国关注有关国家内部动荡给人民造成的人道灾难,呼吁这些国家当局及反对派首先停止暴力、停止屠杀,开启包容性政治谈判进程。可以说,中国相信这些国家的人民有能力、有办法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找到适合本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模式。中国与中东国家交往,绝不仅限于获得石油。不论是产油还是非产油国家,中国都与之在互相尊重和平等互利基础上推动推进各领域合作。
中国希望地区有关各方能够通过政治对话,避免诉诸武力,共同推动形势走向缓和。中方一贯坚定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巴独立建国大业。巴勒斯坦2011年9月份向联合国提交了希望成为联合国成员国的申请,安理会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目前巴勒斯坦“入联”问题还处于一种搁置状态。中国在巴勒斯坦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问题上投了赞成票。2012年中方将会继续努力推动巴以和谈进程,争取使其取得实质性进展。埃及是较早跟新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和非洲国家,中埃战略合作关系一定会继续发展。中国在2011年7月宣布承认南苏丹,目前跟南苏丹关系开局良好。(齐云飞 国际关系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