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继明:放开大城市户籍又何妨?
来源:财新网
|
作者:财新网
|
日期:2012-03-07
点击次数:120
【背景】“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推动实行居住证制度,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好服务。”这是温家宝总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措施。
2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办发〔2011〕9号”,称要“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国办发〔2011〕9号”要求,必须立足人口大国的基本国情,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特别是容纳就业、提供社会保障的能力;必须尊重农民意愿,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必须坚持统筹规划,着力完善配套政策;必须坚持分类指导,做到积极稳妥、规范有序。
在具体措施上,要“分类明确户口迁移政策”,即在县级市市区、县人民政府驻地镇和其他建制镇、在设区的市(不含直辖市、副省级市和其他大城市),只要有合法稳定职业、有合法稳定住所,居住满三年(县级市及小城镇没有此限制)便可以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
但是,对直辖市、副省级市和其他大城市户籍依然从紧管制。“国办发〔2011〕9号”要求,继续合理控制直辖市、副省级市和其他大城市人口规模,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好现行城市落户政策。 户籍制度广受诟病,改革呼吁始终未停。“国办发〔2011〕9号”中的规定如何理解?什么样的户籍政策才公平合理?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认为:“要解决‘民工荒’的问题,解决春运的问题,较终还是要提高城市化的水平,尤其是大中城市。人们首选的是大城市,你不放开大城市的户籍,不降低大城市的门槛,而降低小城市的门槛,是没有人愿意进去的。”所以,他认为,现行户籍政策可能是南辕北辙。
他指出,中央政府反复强调要放开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户籍,不提大中城市,更不提超特大城市,这个政策也许是出于无奈,因为各大城市实际上都在抵制农民工进城落户。
蔡继明说,现在招工是“求”着农民进城,却没有以落户作为条件,我们又要加快城市化进程,所以,不得不提出先放开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户籍。但是,农民工进城务工首选的是大城市,因为大城市有第二、第三产业,有充分的就业机会。
中小城市、小城镇虽然门槛低,住房成本低,生活费水平低,但是,没有产业支撑,没有充分的就业岗位,农民进城无事可干。“你给他户口他未必都愿意要。” 蔡继明说。
蔡继明认为,问题还不在于放开中小城市的户口,而应该降低大中城市的进城门槛。比如深圳,深圳1000多万人口,户籍人口只有200多万。“我经常开玩笑说,深圳没有资格申请直辖市,什么时候把户籍人口变成1200万,恐怕才有资格。” 现在,在深圳、广州、东莞一带出现 “民工荒”,就是这些民工进城务工多年没有解决身份问题,“你再提高工资,他也不堪忍受夫妻分居,老人没人照顾,孩子没人教育。”■
(财新记者 岳振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