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单飞,年内独立发信用卡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
日期:2012-02-07
点击次数:130
由于面向零售客户和大公司的业务通常被中国大陆的银行所主导,部分外资银行将信用卡业务视作扩大在华业务的新途径。
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花旗中国)昨日宣布,已获得中国银行(601988)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可在中国独立开展信用卡业务,具体业务包括个人卡和单位卡(商务卡)。花旗中国预计,将于今年某一时候正式发行信用卡。
事实上,花旗银行与浦发银行(600000)早在2004年2月即合作发行首张印有两行LOGO的信用卡,此后,花旗一直为浦发银行信用卡中心提供人员、技术、管理能力等支持。不过,随着此番取得独立的信用卡牌照,花旗中国表示,今后将把工作重心放在发展自己的信用卡业务上,此前派驻浦发提供支持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也已回到花旗银行工作。
浦发银行相关负责人昨日表示,为避免市场对标识的混淆,浦发将对已有信用卡产品和新发的信用卡有计划地逐步停止使用花旗银行标志,但这一变化不会影响到该行持卡人的使用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上述变化,一位外资银行人士直言,其根源在于“只有分家,才能独立发卡”。显见的是,外资银行曾寄希望通过股权合作进而取得信用卡业务经营权的合资信用卡公司模式已基本被监管层搁浅,而有限的市场蛋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中资行信用卡中心分食。
“仍会根据实际需要
确定战略合作内容”
对于较新的发卡举动,花旗中国首席执行长欧兆伦昨日表示,提供零售和商业信用卡的能力为花旗带来强大竞争优势,进一步满足了该行扩大客户数量的要求。
据新华海外财经报道,由于面向零售客户和大公司的业务通常被中国大陆的银行所主导,信用卡业务成为外资银行扩大在华业务的途径。较近几年,中国的信用卡需求迅猛增长,同时也是银行中间业务费用收入的重要来源。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去年9月,中国共发行了大约2.68亿张信用卡,是2006年年底信用卡数量的五倍多。虽然一位中资银行信用卡中心人士对早报记者透露,信用卡业务对其整体业务的利润贡献度尚不足10%,但目前各银行在事实上也确实都很重视信用卡客户的重大潜力。
值得关注的是,其实花旗早在2004年即在国内信用卡领域“耕种”。据中国经营报2004年2月的报道,浦发与花旗银行曾约定,双方在信用卡业务上进行紧密型合作,花旗银行在中国境内不再另设信用卡的发行机构,先通过浦发银行的信用卡中心进行运作。同时,浦发承诺花旗,当国内信用卡业务开放后,一旦政策允许,将率先把信用卡中心转成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信用卡公司,优先与花旗合资。
但是,8年过后,花旗较终选择了自行发卡。
花旗中国昨日发布的新闻稿称,“花旗和浦发已达成共识,将由浦发继续负责其始于2003年的信用卡业务。”花旗中国相关负责人昨日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也称,在取得独立信用卡牌照后,花旗将把未来工作重心放在发展自己的信用卡业务,“双方还是会在其他领域保持非常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浦发银行相关负责人昨日则表示,双方仍会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包括信用卡业务在内的战略合作方式和内容,仍会在风险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继续保持密切的合作。”而为避免市场混淆,浦发表示,将对新发信用卡有计划地逐步停止使用花旗银行标志,这一变化不会对该行信用卡持卡人造成影响。
合资信用卡公司搁浅?
对于花旗的单飞举动,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花旗“单飞”或许根本上源于设立合资信用卡公司的模式基本已被监管层搁浅。
公开资料显示,交行、汇丰都曾披露拟组建国内首家中外合资信用卡公司,拟成立的公司定名为“交通银行(601328)汇丰太平洋(601099)信用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25亿元,交行和汇丰分别持有80%和20%的股份。
此后的多个场合,交行、汇丰的管理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合资信用卡公司一事,只待监管层批准。
但对于合资信用卡公司一事,一位知情人士昨日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这种说法已经不正确了,以后信用卡中心还是作为交行下一个二级法人部门长期存在。”
该人士透露,对于成立合资信用卡公司,监管层的答复认为“风险太大,没理顺,不好监管”。
该人士说,设立合资的信用卡公司更有利于信用卡中心内部的管理,也更有利于拓宽筹资渠道,“如果取得独立法人资格,合资信用卡公司就可以发公司债,或者直接在银行间市场拆借资金,而目前,只能通过向母行拆借资金的方式解决筹资问题。”
另据了解,这一金融创新的尝试曾得到来自银监系统的支持,但从央行等其他监管机构的回复看,信用卡业务依然归属于银行传统的个人信贷业务之下,与保险不一样,如果成立一个独立的信用卡公司,风险难以把控。
“监管层还是希望对中、农、工、建、交、邮储这类国有银行从总行一级法人的层面统一监管,以控制风险。”该人士称。
“与其他银行的合作相比,交行与汇丰的配合十分紧密。汇丰派驻交行信用卡中心管理层的人数虽然不多,走走来来,但在主要部门都有。”该人士昨日如是说。
该人士表示,根据汇丰与交行在2005年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对信用卡中心在技术、商户资源、标识等领域“毫无保留”地共享,“汇丰银行提供先进的管理技术、经验、管理人员、商户资源,尤其是汇丰在香港商户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