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珀访华卖油砂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 日期:2012-03-07 点击次数:116

  加拿大总理哈珀访华,为中加石油合作带来了政治暖流,但也仍然存在运输管道、环保审批、外部阻力等一些困难。

  应中国政府总理温家宝邀请,加拿大总理史蒂芬??哈珀于2月7日至11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6年任期内第二次访华的哈珀此次带来了一个阵容庞大的代表团:包括自然资源部长奥利弗在内的5名部长、6名国会议员,还包括加拿大油砂有限公司总裁顾图在内的能源、交通等领域40名商贸人士。代表团的排兵布阵凸显其出访议程中,加深与中国的能源合作并向中国出售更多油砂原油是重中之重。

  正如许多加拿大媒体所点明的,他的二度访华之旅,主要是“石油之旅”。哈珀本人也将此次行销工程喻为中国的长城,“但只能更宏伟”。

  暖流来袭

  这也是继去年11月奥利弗来中国推销能源之后,加拿大政府再次伸出能源合作橄榄枝。曾在西藏问题和人权问题上大做文章的加拿大政府频频示好,多少还是令人猜想。

  外界普遍认为,加总理此举源自去年底美国政府拒绝加拿大修筑“拱心石”XL输油管道的申请。该工程计划修筑一条管道,将加拿大西南部阿尔伯特省的油砂运送至美国得克萨斯的炼油厂。这让加拿大这个严重依赖向美国出口能源的国家感到切肤之痛,在该计划遭拒之后,哈珀似乎将兴趣转移了,打算将油砂石油卖给中国。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经济室主任王孜宏则认为,这是加拿大深思熟虑后的战略之举。因为一直以来,美国是加拿大能源的传统出口地,加拿大也是美国较主要的原油进口来源地。但金融危机以来,加拿大能源产量激增,美国却面临经济衰退,且美国国内页岩气和近海石油的大规模开发也正让其逐渐减少能源进口。

  在油价高企的背景下,加拿大全球储量第一的油砂资源正日益显示出经济效益和开发潜力。在加拿大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中,有超过97%存在于油砂之中,已探明经济可采储量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及委内瑞拉,可能高达3150亿桶。对加拿大来说,将来要继续扩大石油出口必须将目光投向亚洲等其他广阔的新兴市场。

  正如奥利弗所指出,“我们越来越意识到需要寻求能源出口的多元化,特别是出口到亚太地区来拓展我们的市场”。

  你情我愿

  对于这个曾经带头找中国麻烦的加拿大总理,中国给予了热情的接待,包括胡锦涛、温家宝等在内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都纷纷亲切接见,在体现捐弃前嫌、热情好客的中国传统之外,凸显的依然是中国对加拿大石油资源的渴求。

  近年来,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节节攀升,来自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1993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当年依存度为6%。之后该数据不断飙升,2009年首次突破50%的警戒线,2011年则攀升至56.5%。有专家预测,2013年,中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将超过60%。

  目前,中国原油进口来源主要集中在中东和非洲,这些地区地缘政治复杂,特别是近期伊朗、叙利亚动荡的政治局势,严重威胁到了中国的石油进口安全。寻求新的能源通道既是应对伊朗紧张局势的权宜之计,也成为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举措。

  随着油价的持续走高,被俗称为“脏油”的油砂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由于开采难度和成本较高,以前一直未被人们重视。

  从理论上说,国际油价只要在60~70美元/桶以上就基本能弥补油砂开采的成本,在油价达到100美元/桶甚至更高的情况下,油砂开采将极具商业价值,而目前国际油价一直在100美元/桶上下浮动,布伦特原油价格更是突破110美元/桶。“从长期来看,未来国际油价只会波动中缓慢上行,同时加拿大的油砂开采技术已较为成熟,因此总的来说,油砂的开发完全是有利可图的。”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说。

  加拿大的油砂资源极为丰富,而且一般埋藏较浅。相对于被喻为“火药桶”的中东而言,加拿大政局、社会长期稳定,配套基础设施也较为完善,有利于长期稳定的开采获益。而无论从拉动国内经济增长和提高就业率来说,吸引石油投资并扩大石油出口都将是加拿大的长期战略。因此业内人士认为加拿大这种鼓励投资、开采的政策会持续到下届政府。

  显然,这是一个你情我愿的双赢格局。可以预见,在中加政治气氛转暖的背景下,中加石油投资、合作的步伐会逐渐加快,前景明朗。

  谨慎乐观

  加总理的暖春“石油之旅”显然给两国的石油合作带来了“春天的气息”,但也可能只是一些气息而已。“政治气氛好会有一个推动作用,具体的商业合作的方式、条件还得各个企业自己去谈判协商,不能夸大某次政治访问的影响。”周大地表示。

  尽管目前三大石油公司均已“染指”加拿大相关业务,投资合作也有不断加快的趋势,根据中国石油(601857)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统计,2011年前10个月,中国油企海外投资总额约为100亿美元,近半数投向了加拿大,而事实上,中加石油合作依然还存在诸多变数。

  油砂开采一般需要动辄几十亿美元以上的大规模投资。经过多年发展,国内石油企业的资金实力已经相当雄厚,作为获取上游资源命脉的战略举措,石油企业也舍得下血本,这方面限制不大。目前较现实的难题可能就是“开采好了,怎么把石油资源运回来?”

  北京石油干部管理学院王才良估算,目前三大公司在加拿大的合作开采量已经达到800万吨一年,按照加拿大目前的可采储量和开采计划,未来加拿大的油砂年开采产量可能会达到1.8亿~2亿吨,但考虑到来自美国等外界的阻力和加拿大政府自身的顾虑,中国和加拿大合作开采油砂的产量较多达到2000万~3000万吨。然而,这么多油如何把它运回国内来保障国内的能源需求却是个大问题。

  正是受限于运输问题,虽然中加两情相悦,截至目前中国还未从加拿大进口原油。不过,加拿大政府已多次重申,将改建一条被外界称为“北方门户管道计划”前往太平洋(601099)沿岸港口基蒂马特的石油管道。这是一条由加拿大安桥公司建设、中国石化(600028)参与投资的长达1177公里的输油管。该计划一旦实施,阿尔伯特的石油将能方便地送上驶往远东尤其是中国的航船,中国对加拿大的能源投资也会迅增。

  这无疑是一个大型、长期的工程,将会面临政治、经济、环保、地理等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

  另外,出于环境和政治因反对油砂开采的声音已经持续数年:加拿大当地担心油砂开采会影响地下水和空气质量、破坏地表植被,比如导致土壤稳定性退化;国际社会亦忧虑此举会加速气候变化。这一切似乎又给中国企业投资加拿大油砂及其配套工程的计划增加了新的变数。

  目前,中国石油企业在加拿大的油砂开采合作已经累计投资160亿美元,但主要采取投资入股的形式,并没有参与具体的开采作业,所以风险较小但获益也不多。不过长期来说,中加能源合作前景看好,加上中国石油企业对石油资源的渴求,相信随着合作的进一步深入,这种开采合作的形式迟早会出现。

  不过,作为发达国家的加拿大在资源、环保方面法规严格,相应标准也很高。在扩大投资前,国内石油企业还得做足功课。周大地建议,国内石油企业首先应该对加拿大当地的法律法规、投资条件要充分认识,并采取相应的应对举措。同时,还存在一个现实的问题是,两种文化背景下的石油企业的融合问题。中国石油企业应通过主动沟通积极融入当地文化,当然前提还是要保持中加两国政府间合作关系的长期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