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战到独享 自主品牌将尝公务车盛宴
来源:西安晚报
作者:陈鑫
日期:2012-03-07
点击次数:112


混战到独享
公车采购变了天
2月24日,工信部《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一经公布,便在业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此次公布的选用车型目录中,涵盖25家企业的412个款型车辆,其中轿车款型265个,越野车款型64个,多功能乘用车78个,新能源轿车款型5个,不仅对排量有限制,尤其显眼的是,外资和合资企业的车型没有一款入选。新的公务车选用目录出台,又将有何意义?
自主品牌将尝公务车盛宴
“公务车大多是一些品牌较好,外观大气、稳重的合资或进口车型。”谈起对公务车的印象,不少市民都这样说。的确如此,目前我国公务车绝大多数被奥迪、大众、别克等合资或外资车企所垄断,至于尚在起步阶段的自主品牌,对于这一块诱人的蛋糕却一直难以享用。而不久前工信部公布的《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却让自主车企欢呼雀跃,而众多合资、进口品牌却大跌眼镜。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以往几乎占据垄断地位的合资、进口车型本次却无一例外被除名在外,自主品牌却登堂入室,412款备选车型无一例外全是自主品牌。
公车采购的蛋糕究竟有多大?记者了解到,2010年年初,国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调研数据显示,到2009年年底,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为200多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亿元~2000亿元(不包括医院、学校、国企、军队),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为20%以上。如此算来,公务车采购涉及的细分市场至少是上千亿的规模。虽然与整个车市相比仅有十分之一,但也堪称一块大蛋糕,也难怪会在目录出台后,引起业界如此大的反响。
自主车企一次做大的契机
随着自主品牌近几年的发展,其产品质量有了不小的提升,随之而来的,自主品牌车型入选公务车采购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今年自主品牌不景气的时候,公务车蛋糕的来临无疑是其腾飞的一大机会。
其实,近几年来,自主品牌入选公务车采购的事件也不断在我们身边上演。如我市公安系统,就大量采购了比亚迪汽车作为巡逻警车。据了解,比亚迪汽车已经在深圳、陕西、湖南、山东等地都已进入公务用车市场。同样,奇瑞东方之子从2005年开始便成为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此外,奇瑞的新概念SUV瑞虎3不仅凭借其出众的综合品质赢得了四川海事局、芜湖法院等多个政府机关采购大单,更是被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正式接纳。这些都说明了自主品牌汽车并非罕见。
“自主品牌汽车入选公务车采购是大势所趋”。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一方面是由于车企自身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其产品符合公务车采购的标准;另一方面则是国家对自主品牌的扶持。在目前车市销售趋于平稳,自主品牌压力大增的时候,公务车采购的变化正是从政策上对自主品牌进行扶持。”
专家指出意义大于现实
那么,新的《目录》究竟能多大程度提振自主品牌车型呢?著名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认为,由于《目录》仅相当于一份推荐名单,不具有强制性,如果按照此《规定》实际进行公车采购,《目录》究竟对自主车型有多大的推动力仍要打一个问号。
而且和车市总量相比,其象征意义也大过现实意义。据不完全统计,按照去年全国汽车销量为1850.5万辆计算,公务车市场200万辆的总量并不能算具有决定意义。而且根据调查,在所有公务用车中,一般的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车辆每年的采购量大约在20万辆左右,仅占狭义乘用车销量的2%。即便这部分车型全部采购自主品牌,对自主车型的销量拉动也仅为5.3%,其示范效应大于销量意义。另外,目前很多城市正在试点公务车改革,降低公务车的购买。其中多地已经在采用现金补贴私家车的方式减少公务车。如杭州、广州、无锡、中山等地都推行了减少购买公务车,实行私家车补贴的公务车改革。
在诸多背景之下,独占公务车选用车型目录的自主品牌真正能够获得多少利益,现在定论为时尚早。
记者 韩龙
采购目录引欧盟抗议
工信部《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公布后,欧盟商会秘书长丁凯(Dirk Moens)警告称,欧洲国家向中国长城汽车和吉利汽车开放投资市场的情况可能将不再重演。欧洲商会将同会员一起评估中国公车改革带来的影响,并有可能正式敦促欧洲国家政府采取反制措施。他表示:“一个行业不要指望在本国之外受到欢迎,倘若该国家对这一行业开始采取闭关措施。”对此,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表示,德国、美国、日本这三大汽车国的政府用车也都是采取了采购本土品牌车型的方法,这种做法并不违背国际惯例。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