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高院院长董治良:法官要抗住诱惑把好欲望关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张尚初
日期:2012-03-07
点击次数:104
大法官
在董治良院长看来,神圣的职业要求崇高的人格来实现、来践行。
他说,不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进入法院,当了法官就要加倍珍惜,遵守这个职业的守则和规则,对个人的职业价值有一个正确的取舍,那就是“清廉为要,正义为本”,真正守护好社会正义的较后一道防线
□本报记者蒋安杰
转眼间,一年一度的两会又来临了,距离2008年3月,全国“两长”换届,已经四个年头有余,感叹着时光的飞逝和日子的不经意。
整理录音,机子里却隐隐传出叮叮当当的装修声,海南高院董治良院长的话音在嘈杂的背景中时高时低地起伏着,禁不住奇怪,当时闲聊怎么就没觉得那么吵呢?
2012年2月26日,在海口参加“两个证据规定项目评估研讨会”的间隙,顺便去拜访了海南高院董治良院长。没有那么多的寒暄,没有那么多的压力,和董院长聊天,在一种很放松的状态下进行,甚至有些家常。
环顾左右,办公室不是很大、不奢华,楼顶也不是很高,屋里有些暗淡,似乎没采光,细问,原来年代久远的高院办公楼正在进行外围装修,窗户用挡板遮起来了。
仔细端详,董院长真诚的目光,给人一种天生容易接近的安全感,比起四年前刚到海南时“迎接我的不是鲜花,而是上访横幅”的状态,显得更加从容。都说相由心生,想必一个人没有足够的文化底蕴与功力,很难修炼成如此的平和与淡定吧。
问他对自己几年来的工作是否满意?他笑了笑答:“怎么好用满意与不满意来评价?我只能说自己努力了,自己尽力了。”
工作:精益求精
没有任何讲稿,董院长用几组数据简单地谈了海南高院工作的变化,看来他脑子里已经深深地记住了这些数字,并且对法院的工作了如指掌。
惊叹他超人的记忆力,问他是不是要认真地背啊,他淡淡地回应,没有刻意要求自己,但总归要干一行爱一行。一个法官到年底连自己审理了多少案件,结了多少案件都不清楚,也对不起自己的那份俸禄啊!
董院长介绍说,2011年全省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66060件(未含涉诉信访14769件),同比上升7.79%,审、执结63333件,结案率95.87%,同比提高0.38个百分点。其中受理各类诉讼、执行案件58624件,同比上升8.51%;审、执结56287件,同比上升8.9%,结案率96.01%,同比提高0.34个百分点;受理非诉案件7436件,办结7046件,办结率94.76%。省高院本级受理6244件(未含涉诉信访7005件),其中受理诉讼、执行案件2612件,同比上升2.59%,审、执结2419件,同比上升8.38%,结案率92.61%,同比提高4.94个百分点;受理非诉案件3632件,办结3405件,办结率93.75%。
从这些数据的变化,回想2007年因为延长审限问题,较高人民法院通报海南高院全国倒数第一的状况,董治良院长感到由衷的欣慰。
董院长同时介绍,海南在全省基层法院全面推行行政审判简易程序审理,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平均结案时间33天,比法定时限缩短了三分之二,诉讼效率明显提升;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相比,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行政案件和解撤诉率高出15.6个百分点,上诉率降低了17.34个百分点,平均结案天数减少35天。
转轨:人文关怀
2011年海南高院“司法作风转变年”活动的开展,得到了较高人民法院领导的高度认可。首席大法官、较高人民法院王胜俊院长曾就此作出批示,指出海南高院组织开展“司法作风转变年”活动抓住了队伍建设和审判工作的关键,非常重要。
董治良院长告诉记者,按照较高人民法院王胜俊院长“司法作风无小事”和一声亲切问候、一张椅子、一杯水的“三个一”要求,全省法院开展了很多更为细致的部署。完善立案窗口建设,通过为当事人提供便捷、高效、受尊重的司法服务,舒缓矛盾,化解“心结”;设立交通事故、医疗、旅游等专业法庭集中审理相关案件,开展预约立案、上门立案、巡回审判、假日审判,切实方便群众诉讼;加大依法适用简易程序的力度,完善繁简分流和人民法庭速裁机制。
海南高院全面推行诉讼廉政监督卡制度,立案即向双方当事人发放并于结案时收回,对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制度进行量化和细化,加大查处力度,以儆效尤。去年全省法院受理群众投诉和立案查处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8.1%和53.8%,其中针对高院干警的投诉下降52%,无一人违纪。
选才:春风化雨
据悉,海南高院这几年在人事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调整,更多的年轻人走上了领导岗位,走到了前台,也有一部分法官得到了更好的锻炼机会,到各个市、县当法院院长。
董院长对记者说,确实是这样。2007年年底,海南高院中央政法在编干警共234人,平均年龄45.9岁;至2011年年底,在编289人,平均年龄39.5岁,下降了6.4岁。
春节后海南高院又进行了新一轮的竞争上岗干部选聘,分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闭卷考试、面试等几个环节。民主推荐不计分,民主测评按照规定计分,如果优秀的可以加0.2分,合格的一分就是一分,不合格的扣0.2分,不称职的扣0.5分。
董院长说,闭卷考试由海南省委组织部出题,没有什么亲疏,在规则面前,看似残酷,实际是公平的。
董治良院长的观点是,有些老同志必须要照顾,多为他们考虑,但那种认为熬年龄,熬工作经验的态度也必须端正。对于竞争上岗时,有人考不好有这样那样的抱怨,董治良院长很重视。他说,这是个风气和心态问题,大家都是从学生阶段走过来,哪个不是过五关斩六将考出来的,为啥别人考的好,你考的不好?如何提高自己才较重要。
为官:正义为本
作为一个高院院长,董治良非常推崇政治哲学家德沃金讲的那句话“任何人都不得从其错误行为而获得好处”。
他说,如果没有这一公正原则,一切秩序和法律的合理性都不可能得到辩护,社会秩序必定崩溃。因此人民法官的思想素质首先要求自己的职业价值取向要公正,要坚守自己的职业从业誓言,而不是从个人其他掺杂考虑而屡屡作秀,那是政客的做派而不是法官的素质要求;其次是自己的职业行为、职业裁断要公正,要符合国情,符合法律制度的规律要求,符合人民大众的价值共同判断,而不能丢开社会的感受自己去满足一己之私的标新立异,而有一己之私就没资格讲公正。
在董治良院长看来,神圣的职业要求崇高的人格来实现、来践行。不论出身,不论省籍,不论性别,在进入法官这个职业之前,绝大多数人都经过了寒窗苦读,都背负着家庭的期望,都有着良好的职业憧憬,都有过五关斩六将的光辉业绩,而要通过有“天下第一考”之说的国家统一司法考试,更不容易。
他说,不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进入法院,当了法官就要加倍珍惜,遵守这个职业的守则和规则,对个人的职业价值有一个正确的取舍,那就是“清廉为要,正义为本”,真正守护好社会正义的较后一道防线。
生活:淡然处之
对于生活,董治良院长喜欢平平淡淡、从从容容的本真态度。他认为,法官要抗得住诱惑,把好欲望关。古人云:无欲则刚。只有无欲,才能保持廉洁,追求司法公正,当然,这里的无欲,并非是不能有任何正常的欲望,而是要扼制和摒除过分的欲望,特别是不正当的欲望,不为周围的灯红酒绿、美色金钱所动。
闲暇时,他更喜欢独处,给自己一个宁静的世界,读自己喜欢的经济类、哲学类书籍;喜欢对别人宽容对自己严格的境界,他说干事认真的习惯以前做秘书时就养成了,那时校对文件,每次都是正着校对一遍反着又校对一遍。
从云南到海南,气候的差异,让在云南土生土长的他身体很不适应,夏天时脖子上的红点经常持续一两个月,如今他已经习惯于随身带上药膏。他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很普通的人,不去抱怨。人生较美,其实就是平平淡淡!何必那么在意?
与董院长交谈,深深感受着从容的那份智慧和从容的那份境界。
四年多的时间,从不适应到适应,从不容易到容易,从不规范到用制度管理,他扎扎实实走出的足迹,让人不知不觉间体验着洪应明“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的意境……
采访回放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人民法院只有通过不断地深化改革,才能提升司法为民的能力和效率,才能更好地为改革发展的大局服务。”
“迟来的正义不是正义”,审判的质量和效率是法院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
———2009年3月8日董治良院长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司法廉洁公正,是人民法院的生命线。要实现司法的廉洁与公平正义,一靠法官的职业良知,二靠法官的司法能力,三靠法院的制度管理。
只有增强了对人民的感情、思想认同,心里有了群众,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