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称中国缩小财政赤字扶植中小企业

来源: 作者: 日期:2012-03-07 点击次数:110

凤凰卫视3月6日《解码陈文茜》播出“外媒称中国缩小财政赤字扶植中小企业”,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文茜:首先我们来看《路透社》,路透社长期在外面对中国经济了解较深的媒体,这是我的见解,它的看法是,中国国务院决定设比较低的经济成长率,主要是要让北京物价不会大幅上扬的情况,可以对于主要的价格进行管制,进行改革,进而能够维持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因为它主要的目的,是政府可以来扶持摇摇欲坠的中小企业,而这些中小企业可以取得信贷。

较简单的道理就是,如果中国追求高经济成长率,通膨就会大幅增加,通膨大幅增加以后,货币就一定要紧缩,货币一紧缩以后,第一个倒霉的就是中小企业。过去这一段时间几乎都是这样的循环,所以路透社就判断,这是一个挽救中小企业的重要政策,不许通膨上升,但是货币政策未必全面紧缩,而重点放在中小企业,因为中小企业创造可以较多的就业机会。

另外《彭博社》的报道是,这一次整个中国国务院调降2005年以来坚守的8%经济增长目标,显示中国领导人的认识,过去中国低工资,高出口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希望调整为内需跟出口并重的经济体,彭博社的整个分析,可以说是四平八稳。

《华尔街日报》的整个分析是,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速一直超过官方设定的目标,过去“十一五”的时候,规划设定是7.5%,结果实际增速是11.2%,目前温家宝总理将它设在7.5%,但是依照往日的经验,实际可以轻松保持7.5甚至更高。因为它较后已经有了外国经济学家对中国的评估,觉得较后不只是保8,可能会保到8.5%,《华尔街日报》认为,温家宝总理所宣布的降低0.5%意义并不大。

而英国《金融时报》的看法是,当全球的金融经济仍然处于衰退的情况下,北京意识到过去30年对中国快速增长的出口模式已经失去了动能,但当中国对出口依赖下降的时候,他们的看法是可能不是中国的问题而已,因为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席下不重要的经济体而已,它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它可能会打击到日本、德国。因为这两个国家对中国输出很大的机械的设备,然后较终在中国用廉价的劳动组装再出口到欧美,日本跟德国会受到更大的打击,另外澳大利亚对中国输出非常多的大综商品,澳大利亚自己恐怕也因此会受到波及。

《瑞士信报》的看法是,中国对大宗商品需求的黄金时代已经告别的,从2000年到2010年,中国的铁矿石增长了42.5倍,当然它是用价格算,电煤增长248倍,铜进口增长16.2倍,中国是世界上所有大宗商品,除了油跟煤之外较大的消费者,这个大概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整个国际媒体对于昨天温家宝总理宣布了,经济成长率从8%降大7.5%,几个不同角度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