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称东风-21实现苏联旧梦 可一发击沉美航母
来源:环球网
作者:
日期:2012-03-07
点击次数:92
据俄罗斯《军工信使》周刊3月7日报道,中国在“东风-21”基础上研制而成的新型反舰弹道导弹能够击沉各种大型水面战舰,包括航母,从而实现了原苏联海军当年试图使用这种武器对付美军航母的梦想。
俄媒称,军事分析师认为,中国在较短时间内就有可能开始部署能够打击海上移动目标的陆基“东风-21”弹道导弹的舰载版。据悉,这种弹道导弹能够有效消灭敌军航母,哪怕它拥有各种各样先进的防空和反导防御设备,从而帮助中国大幅提高本国海军在近海战区,至少是在中国沿海战区的影响力,对主要依靠“浮动机场”的美国海军构成严重威胁。
俄媒称,实际上,研制陆基导弹打击敌方军舰的历史较早起源于沙俄时代。沙俄军事发明家曾在1834-1838年研究相关问题,并于1834年在彼得堡制造铆接结构的金属潜艇,发射火炮攻击敌方停泊在码头的军舰以及通过海峡的护航舰队。原苏联在上世纪60-70年代较早研制和试验反舰弹道导弹,当时的动机和今天的中国海军一样,主要是为了打击美军航母。1975-1982年间,苏联马克耶夫第385设计局研制出了R-27K(4K18) 两级液体燃料反舰弹道导弹,北约代号SS-NX-13,射程900(700-1100)公里,使用红外制导和被动自导方式,长8.97-9.133米,直径1.5米,发射重量13.25吨,热核单弹头,战斗部重700-800千克,威力0.3-0.8兆吨,载体是605型潜艇,在水下40-50米发射。但是,这种导弹只进行了试用,没有正式装备。
外国专家认为,随着现代军事技术的发展,现在已经能够制造出使用雷达或红外制导弹头、确保摧毁类似航母或其他大型战舰的大型移动目标的弹道导弹。西方媒体援引美国情报机关的消息和五角大楼分析师的推测报道称,中国可能正在研制这种原则上的新型反舰弹导弹。美国海军研究所掌握的消息表明,中国一家专业刊物曾经刊登过有关这种武器的材料。美国军事专家认为这个消息来源相当可靠,美国海军信息传播网随后登载了有关中国反舰弹道导弹材料的相关译文和更为详细的描述。据悉,美国媒体谈论的主要是中国专门用于杀伤水面战舰,首先是航母的新型弹道导弹,代号ASBM。据称是在射程约为1500公里的“东风-21”(北约代号CSS-5)中程导弹基础上研制而成的。从类型上看,中国反舰导弹与上世纪80年代苏联海军在15ZH45中程弹道导弹基础上研制出的同类武器非常相似,主要用于近海防御,杀伤假想敌航母和大型登陆舰。
俄媒称,中国军队从1991年起开始装备“东风-21”战略导弹,现在正用机动式小尺寸“东风-21A”替换3个基地大约50枚“东风-3”导弹。“东风-21A”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从本世纪初开始研制,射程1800-2000公里(或说2700公里),采用红外和雷达制导方式,长10.7米,直径1.4米,发射重量14.7-15吨。两级固体燃料,使用热核弹头或常规弹头,战斗部重500千克,威力0.09-0.35兆吨,采用公路机动式发射方式,能够打击印度北部、中亚国家、越南和东南亚其他国家境内的目标。据悉,中国还在制造射程可达3000公里的“东风-21X”新型中程导弹,为提高命中精度,其控制系统可能使用GPS技术。这种导弹已经研制了大约十年时间,战斗部威力约为9万吨。
俄媒称,中国新型反舰弹道导弹采用复合制导方式,雷达自导头能在飞行末端自动选择攻击目标。这种方式可能与美国“潘兴II”弹道导弹类似。“潘兴II”导弹能够杀伤敌方防护水平较高的地面目标,使用雷达自导头,可根据地形比对特征选择攻击目标,命中精度在30米以内。根据美苏《中导条约》的规定,该型导弹已在上世纪80年代末销毁。中国新型反舰弹道导弹使用的雷达自导系统,可能会选择大型战舰或航母类的海上移动目标作为主要杀伤目标,其任务难度并不比“潘兴II”简单。也就是说,“东风-21”反舰导弹自导系统极有可能更像飞行速度较快的反舰巡航导弹雷达的自导头一样,主动寻找目标。比如美国的AGM-69SRAM和俄罗斯的KH-15弹道导弹就是使用红外自导头的中程空面导弹的实例,而反舰导弹版的KH-15S则配备了雷达自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