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速下调 银行业将受挫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作者:中国经济新闻网
日期:2012-03-07
点击次数:94
“Greenspanput”汉语怎么说?“格林斯潘对策”。但叫什么无所谓:因为中国继续发出信号,表明不愿意像西方那样,让增长来“劫持”它的货币政策。中国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为7.5%,这是8年来较低的水平。这一消息打击了中国银行业,此前,投资者对中国政府将放松货币政策以维持增长和信心的预期,推动了中国银行类股的一波反弹,在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主席时,他就是这么干的。
中国四大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今年的市场表现一直比恒生指数高出10%。3月5日经济增长目标宣布后,四大银行打破了持续上涨的良好表现,平均下跌2%,跌幅高出恒生指数四成。昨日,四大银行股价继续下跌。经济增长放缓就意味着贷款增长放缓,而对于这些银行而言,贷款仍然是它们的主要收入来源:过去9个月里,工行四分之三的营运收入来自贷款。这四家银行的净息差去年平均水平达到可观的2.5%,但随着用作营运资本等用途的贷款需求不振,净息差可能会面临压力。为了提振商业,按揭利率已经开始下降。
不过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长放缓所造成的冲击更加令人担忧。近几年,此类收入的增长步伐超出了净息差。例如,工商银行的手续费收入在去年后三个季度的增速是净息差收入增速的两倍。经济放缓会损害银行卡费和咨询服务等业务的收入,使这一领域的收入难以维持40%的增长。
尽管在2011年有着上佳表现,但是中国四大银行的市账率(指股价相对每股账面值的比率,银行的市账率越低,代表股价“越便宜”)仍然维持在1.4倍左右,低于汇丰银行的2.5倍和渣打银行的3倍。但是由于中国完全没有实施格林斯潘式宽松的任何迹象,有充分理由认为当前的市账率是合理的。
据银监会较新发布的数据,2011年,中国所有商业银行的总资产超过113万亿元,占全部金融资产的90%以上,净利润超过1万亿元,商业银行平均每天“吸金”28.53亿元。目前中国的银行国际化程度还很低,利润基本来自国内,因此由巨额盈利创造的创纪录利润,激起了公众的热烈讨论,质疑和批评之声不断。
在银行业“暴利”遭批判的背后,引发社会舆论强烈反应的则是银行业“乱收费”问题。对此,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发改委正在牵头准备进行一场全国范围的大规模检查,具体检查方式正在和央行、银监会进行沟通,有望3月份正式启动。
发改委此番整改力度到底有多大,目前不得而知。在2011年12月底召开的全国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工作会议上,发改委对擅自推迟取消密码挂失费的兴业银行、邮储等银行罚款总共580万元,被外界誉为近年来整治银行乱收费的大手笔。
此前,发改委副主任彭森也透露,2012年查处银行乱收费将是重点工作。整治的重点包括银行贷款过程中捆绑收费、强制收费、只收费不服务等问题,以及其他各种明令禁止的收费问题。
“近年来银行业利润实现持续高增长,有一定的特殊性,是不可持续的。”有监管人士如此判断未来银行业的盈利趋势。他的理由有三个:一是不良贷款反弹可能侵蚀利润。二是利率市场化可能收窄息差。据一些机构的初步测算,存贷款利率完全市场化以后,我国银行业的息差水平将由目前的2.4%降至0.7%至1.2%。14家上市银行的净利润在短期内将下降约35%~50%,这种冲击不可低估。三是直接融资替代效应逐渐显现。
(本报据英国金融时报和21世纪网文章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