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逾2171亿美元砸向风投 5月内增15.6%成创投幕后主力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
日期:2012-03-07
点击次数:110
■本报记者 桂小笋
资本市场发展改革的逐步深化后,相关各方的影响逐渐显现出来。不仅IPO情况保持着自2011年以来的放缓,且2月份VC/PE募资规模也出现下降。
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2年2月份共有11支中外创业投资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新设立基金,虽然此数字环比上升了83.3%,但是,新增可投资中国大陆资金额为31.54亿美元,环比下降26.5%。
不过,从2月新近设立的基金币种来看,依旧是以人民币为主。11支基金中,人民币占据9支,且募集资金占据了2月总额的90.8%。而以募资完成规模较大的成长基金来看,出资人也包括了中央和地方企业以及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等。
多地提高注册门槛
对于VC/PE规模的下降,清科研报认为,有一部分受多地提高注册门槛的政策影响所致。继2011年北京提高股权投资企业注册要求以来,又一股权投资基金重地天津也明确上调了注册要求,行业监管逐渐严格。一直以来,天津因其政策上的先行先试、税收优惠和一站式的注册便利等,一度被誉为“私募天堂”。但活立木等非法集资事件之后,天津滨海新区不断加强了对区内注册基金的整顿与管理。
2012年2月份,天津滨海新区出台了新的注册政策。新政主要调高了两个方面的门槛:一是PE基金管理机构较低注册资本为1,000.00万元人民币的货币资金,且须实缴;二是自然人(个人出资者)作为股权投资基金或基金管理企业出资人时,需向滨海新区工商部门提交由监管服务办公室认可的信用评级公司出具的《出资人出资能力征信报告》,以便于工商部门审核出资者的收入来源是否合法合规,并通过独立第三方机构了解其后续出资能力。该政策的出台,一方面是目前在天津注册的股权投资基金已近2000家,而相关的管理机构则良莠不齐,空头GP、非法集资、“僵尸机构”等现象影响了天津作为“私募天堂”的形象,亟需整顿行业秩序、提升行业经营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该政策也有利于机构LP的发展。受此影响,注册在天津的PE机构数量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减少。
上市公司投资热情高涨
值得注意的是,据清科研究中心透露,从其关注范围内的情况来看,上市公司以LP身份(有限合伙人,主要出资,不参与日常管理)参与VC/PE基金设立情况的,可投资本量为2171.33亿美元。其中境内上市公司LP数量为101家,可投资本量为295.46亿美元;境外上市公司LP数量为49家,可投资本量为1875.87亿美元。
而在清科研究中心此前发布的报告中可以看出,截至2011年前三季度,LP可投资本量方面,上市公司为1784.02亿美元,占可投资本总量的26.9%;另外两个LP可投资本量占比较大的主体为公共养老金和主权财富基金,可投资本量分别为1431.72亿美元及1432.51亿美元,分别占可投资本总量的21.6%和21.4%。
依据上述两组数据的情况可以推算出,从2011年第四季度起至今的五个月时间内,上市公司LP可投资本量涨幅达15.6%。
对于上市公司LP的现象,此前清科研报曾分析认为,上市公司以其良好的企业品牌及信誉、可以形成协同效应的产业资源以及相关行业的知识储备,对VC/PE市场注入资金有良好的推动作用。然而部分企业的实业空心化程度加深,风险逐渐凸显。尤其是上市公司,在盈利过多依赖资本运作的情况下,如何优化自身资本结构保持实业稳定增长以及跟主营业务相关的二级市场股价,依然是充满考验的课题。
不过,由于占据资金优势,上市公司近年来确实存在积极加入LP队伍的现象,例如:伊利股份、华联商厦、方大碳素、歌华有线等企业投资中信绵阳科技城产业投资基金,投资规模均在3000.00万元以上。甚至部分上市公司担任了LP和GP的双重角色,在VC/PE市场大张旗鼓——例如:雅戈尔频频参与定向增发,七匹狼成立自身的创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