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之外,促消费还需要什么?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
日期:2012-03-06
点击次数:104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政府将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加快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完善鼓励居民消费政策;积极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
政府拉动消费的大旗一挥,国内商业企业闻风而动。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和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建议恢复“五一”黄金周,并称这将是拉动消费的一剂良药。
根据本报记者所做的调查,尽管恢复“五一”黄金周的建议能否被采纳尚不得而知,但却得到了近六成主流商业企业的认可。这些高管大多认为,目前被打散了的节假日应该被串联起来,商家对促销才更有热情,消费才能形成集聚效应。还有高管表示,长假延长才能释放国内的旅游消费。显然,这才是拉动消费的大头。
事实的确如此,去年,北京全年的旅游人数首破2亿人次,连带取得的收入超过3000亿元。这还是全年只有春节、“十一”长假的基础上实现的。一旦增加了“五一”长假,这一数字势必再创新高。
但如果按人均旅游只有1500元来看,这部分的消费潜力还远没有释放。如果跟中国人在国外旅游时疯狂购买奢侈品的现状相比,大家肯定会更觉得消费前景很美好。
目前,国内旅游消费的衍生产品与消费者的旅游热情相比还存在落差。以北京为例,目前,来自外埠的消费者在北京消费,除了游山玩水,一般也只能去王府井、秀水等地购买本地买不到的国际大牌等商品。除了这些知名品牌,如果让游客列举在北京必买的特色商品,恐怕没有几个人能说出所以然。但在商业更为发达的城市则不是这样。在西班牙旅游胜地巴塞罗那,凡是有商业的地方必有巴萨的旗舰店,必有这个城市球队的代表人物梅西的球衣。每个前去西班牙旅游的人,即便不是球迷,恐怕也会对巴塞罗那的特色略知一二。
延长假期只是为拉动消费提供了机会,真要让消费领域实现销售额大幅度提升,还需要将整个消费的渠道链条不断完善。因为,消费是需要引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