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炼“湖南精神”的方法论创新

来源:红网 作者: 日期:2012-02-07 点击次数:144

2月4日,“湖南精神”征集提炼活动召开第一次专家组座谈会,与会专家就“湖南精神”提炼工作的规则与方法进行了第一次讨论。从公众征集环节中精选出的首批三千条“湖南精神”表述,被发给专家组以供筛选。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志初表示,专家提炼是本次“湖南精神”征集提炼活动的一大特色,将提高“湖南精神”的权威性和认可度。(2月5月红网)

在这次“湖南精神”征集提炼活动中,专家提前参与其中成为一大特色,确实令我们看到了活动与众不同之处。这本身也一种方法论创新。更重要的是,专家们不是先“围观”再“程式化登场”,而是全方位参与,能在活动过程中不断激发原本深藏于民间的智慧,以此真正提升征集提炼“湖南精神”的科学性。

科学概括“湖南精神”特质,形成征集提炼“湖南精神”的规则与方法,湖湘文化研究领域中的杰出学者与专家必须担当主要角色。因为提炼出的“湖南精神”要体现湖南人的特质与文化传统,就得在方法论上有实质性创新。毕竟较后的成果必将会接受社会实实在在的检验,谁也无法敷衍了事。而得到广大认同的“湖南精神”,又将真正展示湖南人的外在形象与湖湘文化的传统传承,给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如此,“湖南精神”的征集提炼,有所学术建树的专家学者绝不能缺位,而要更积极全方位参与到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该在方法论上实现突破。这一活动的“专家角色”就是方法论创新的体现。

当有了科学的规则与方法后,“无限的民智”就有了喷发的出口。更进一步说,这次活动中,通过网络、短信、邮箱征集而来的“湖南精神”表述纷纷繁繁,甚至莫衷一是,各有理据。并且,若要从这些数以万计的“湖南精神”表述中,筛选出较能全面体现湖南特质的,或许区区二十字难以呈现。这时专家学者的权威声音尤其不可缺失。面对纷纷繁繁的表述,专家可以从学理角度理清,抓住本质与源流,从而可以选出较为重要的或者去掉延伸意义上的次要表述。

可能在一般人看来,很多表述似乎都能拿上台面,成为较终“湖南精神”表述的组成部分。如果从传统与当代两个维度来分析,这就要求所谓的“湖南精神”,不仅要体现湖南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又要能与时俱进,引入西方哲学推演的逻辑,使之体现出“时代性”、“前瞻性”,那就不能简简单单仅从字面意思上思量,就得专家发力从基于地理空间的发生学,或从基于历史演进的“源流学”上探究,做出较为系统地论证。比如,“实事求是”、“敢为人先”、“胸怀天下”、“心忧天下”、“经世致用”、“开放包容”等,都可以从颇具湖南特色的、重“现世现报”的“鬼神文化”与其他正统文化特征的对比中不难得出,而成因又与湖南“三围一开”的地理因素有关。这些就需要专家的权威审视与研究。

当然突出专家在这一活动的重要作用,并非是弱化淡化“无限的民智”,相反征集提炼活动主体首先需要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为专家论证与“湖南精神”提炼而提供智慧营养与有益的素材,这是不可跨越的前提。事实上,无论是广大民众的集思广议,还是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这一活动的参与过程就能体现出“湖南精神”创新、开放、敢为人先的特质。广大民众、所有对“湖南精神”或湖湘文化所有研究的专家学者,都应该拿出一份责任心,来助力“湖南精神”表述的提炼形成。

“湖南精神”内涵应如何确定,征集该有什么标准,提炼又该遵行什么规则,这些就涉及到方法论了。事实上,一个科学有效的提炼规则与程序,能极大提升民众对“湖南精神”的认可度,实现这一征集活动的目的与社会意义。

[作者:洪评]

[编辑:王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