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买银行理财产品需警惕汇率风险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作者:中国经济新闻网
日期:2012-02-03
点击次数:158
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曾出现井喷式的增长。不过,这一增长势头并未延续到2012年。较新统计数据显示,1月各商业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1300款,环比下降21.5%,同比下降18.8%。不过,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表现良好,人民币超短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也有所上升。
本报记者 周喆
欧元澳元产品发行量骤降
银率网较新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1月,1月各商业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1300款,环比下降21.5%,比去年同期也下降了18.8%。其中,按币种来看,欧元及澳元产品降幅明显,环比下降分别为62.1%、63.0%。按期限来看,1个月以内产品发行仅98款,占比7.5%,环比下降35.1%;1至3个月产品发行789款,占比60.7%,环比下降9.9%;投资期限3至6个月产品发行285款,占比21.9%,环比下降29.1%。中期产品(投资期限为6个月至1年)发行105款,环比下降41.7%;长期产品(投资期限超过1年)发行23款,环比下降52.1%,各期限产品发行量都持续减少。
金融界网站的较新统计也显示,1月26日至2月1日发行的理财产品中,1个月以下的超短期理财产品仅有9只,占总发行量的7.56%;发行较多的为1-3个月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为75只,占总发行量的63.03%。这一周之内,外币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较上周减少7只,5种外币共发行15只产品,仅占发行总数的12.61%。
银率网分析师认为,1月理财产品发行量锐减,首先是由于受到春节假日影响。与此同时,月初银监会对票据信托业务的监管,也减少了投资标的为票据或涉及票据的理财产品发行。预计2月份理财产品发行量会复苏,但由于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缺乏创新,固守于旧模式的演变,以往的一些运作模式游走在监管的边缘,如果理财产品不能有真正的创新,发行量难以再创新高。
超短期产品预期收益走高
虽然人民币超短期理财产品发行量很小,预期收益率却走高。据统计,1月份发行的理财产品中,投资期限小于1个月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9%,较去年12月上涨0.3个百分点,投资期限为1至3个月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1%,与12月持平;3至6个月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4%,比12月下降0.1个百分点;6个月至1年投资期限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8%,比12月下降0.3个百分点。投资期限1年以上的理财产品为7.9%,比12月上涨0.8个百分点。据了解,1月份短期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表现较突出的银行为城市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依然在长期理财产品中独领风骚。
据分析,节前市场流动性出现短暂从紧局面,SHIBOR利率在1月16日至20日短期上行,在1月18日隔夜、1周、2周、1个月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出现小峰值,都促使超短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走高。
从1月份到期的各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来看,实际收益率表现良好。1月1770款产品到期,1541款产品披露了到期产品数据,披露率达87.2%。在披露到期收益数据1541款产品中,1530款产品达到了预期收益,达标率为99.3%。
投资建议
可重点配置中长期产品
分析师认为,虽然在1月中下旬市场从紧局面促生了超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水平上升,但从目前来看,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超短期理财产品难改预期收益率下行的趋势。目前存贷款利率水平处于较高水平,建议投资者重点配置中长期产品。
此外,由于1月中旬标准普尔调降欧元区9个国家的主权信用等级,2012年欧元区偿债压力显著高于2011年,欧债危机将继续拖累欧元。在欧债危机的影响下,澳元难以独善其身,加之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预期升温,不利于澳元走势。建议投资者以人民币投资为主,警惕汇率风险。从投资方向来看仍然适合选择投资债券市场及货币市场为主的理财产品,尽量规避选择结构过于复杂,投资标的走势难以判断的结构性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