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乡贤共明月 故土“游灯”味更浓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日期:2012-02-06
点击次数:140
中新社仙游2月6日电 题:四海乡贤共明月 故土“游灯”味更浓
中新社记者 张羽
“真好看,很多花灯小时候都没看过。”6日元宵夜,当76岁的李炳荣再度看到故乡的元宵游灯时忍不住从座位上站起,拿起相机记录下热闹的场面。
李炳荣26岁时跟随父母离开莆田到海外闯事业,目前在香港定居。转眼50年过去,曾经踌躇满志的青年,如今已是满头白发,乡音、民俗勾起游子思乡情。
“现在每隔五六年才能回来一趟,我要打电话给香港的老伴,让她听听家乡的爆竹声,告诉她元宵游灯有多么好看。”在记者采访间隙,李炳荣不忘与家人分享在故乡过元宵的喜悦。
当晚,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莆田籍华侨华人回到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欣赏具有浓浓“乡味”的枫亭元宵游灯。
当晚18时,距离游灯正式开始还有整整两个小时,不少男女老少已迫不及待地在自家门前,或在广场周边占好位子,谁也不想错过一年一度的花灯游行。
随着烟花点亮夜空,游灯队伍环绕集镇区4个社区行进,全程3公里,所经居民家门点燃火堆,燃放爆竹礼花。过境宫庙摆设香案、祭品,以乐队迓迎。当晚参与民众预计超过5万人。
枫亭游灯始于宋代,盛于明代,传承至今已近千年。枫亭游灯不同于各地的元宵灯节,它汇集了篝火、社火、放灯、游神、古巫、傩舞等多种古典文化和民俗文化,糅合当地民间的灯艺、曲艺、舞蹈、历史文化、十音八乐、戏剧和杂技等各类艺术,并以游动的方式进行体现,从而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枫亭民俗专家陈宗祺介绍说,枫亭元宵游灯不仅在中国东南沿海有着较高知名度,还随着华人华侨广为传播,深深植根于东南亚地区的华人世界。
“看了这么多花灯巡游,还是家乡的较好看。”同样来自香港的莆籍人士李国坤说,家乡的游灯没有香港花灯的大型卡车,也没有北京花灯的漂亮装潢,却乡土味十足,更具特色。
2008年6月,“枫亭元宵游灯习俗”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让这项有着近千年历史的民间习俗迎来新的发展。
在很多莆田老华侨的记忆中,故乡的花灯就是十二生肖、孙悟空和“海上女神”妈祖,如今的枫亭游灯融入不少时尚元素。现代化灯光设备和扎灯技术派上用场,游灯队伍摩托开道,小轿车先行,各式各样的彩车五彩缤纷,倡导新风的理念贯穿其中……
一路上,车鼓、军乐齐奏太平、“十音八乐”响彻夜空,穿插而行的男女扮演故事翩翩起舞,海内外乡贤共度不眠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