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家和大赢家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 日期:2012-02-06 点击次数:158

主席说,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作为企业,也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传闻已久的社交鼻祖IPO的消息终于落实,伴随着Facebook递交的上市申请书,年轻的公司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也对外发布了一封公开信。信中这样描述了他和他企业的精神:Facebook的使命就在于促进世界更加开放并联系紧密。Facebook之所以要实现IPO,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开发更好的服务而赚钱。

整封信虽说是为招股而自我推荐,但更像是在宣扬自己的哲学理念,探讨企业与价值的关系。扎克伯格的话用大白话来解释,那就是“赚钱不是目的,只是手段”。这与乔布斯的苹果所宣称的“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一样,都让自己笼罩上了某种神坛般的色彩。

不过,我们也知道,Facebook曾因涉嫌利用垄断地位在虚拟货币交易上反公平竞争而遭到消费者组织的投诉,而苹果的血汗工厂和环境污染问题更是谁也不能忽视的。无论它的创新如何改变着世界,至少苹果在改变一部分为其劳动的人们的生活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何况作为其昂贵产品消费者的我们,还不得不接受“售后电话咨询只免费90天”这样令人匪夷所思的服务条款。

这样像剃刀一样严厉控制成本、想方设法增加盈利的企业思维,如果目的不是赚钱,那我们很难理解“更好服务”与“改变世界”竟需要这样苛刻与算计。

企业有理想不是坏事。这也是为什么Facebook能够大打大闹而众多企业只能小打小闹的原因。只是,在真实残酷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往往会出现理想的退化,以至于出现挂在墙上的理想和真实经营中的理想这种人格分裂的企业文化。这在中国企业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比如“三桶油”。

我们敬重并赞赏企业有崇高的理想,但对于更大多数的企业而言,做好企业本身就是较大较好的理想。从企业史来看,过于注重理想的,反而较后失去理想;将企业较基本的责任——创造利润和价值重视起来,反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改变世界”。相信扎克伯格IPO的确不是为了赚钱,但是为赚钱而IPO是这个经济社会对企业家和企业创新精神以及服务水准较好的奖励。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如何中和这两种信仰,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调和出正确的度,是企业家的使命和挑战。做到了,梦想便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