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八连增农水立新功

来源:中国财经报 作者: 日期:2012-02-06 点击次数:140

  2011年,全国水利建设落实资金3452亿元,其中中央水利投资1141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

  日前召开的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传出消息:2011年,全国水利建设落实资金3452亿元,其中中央水利投资1141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中央财政水利专项资金大幅度增加,落实资金459亿元,较上年增长71.2%;地方水利投资规模达到2311亿元,同样创历史新高。

  这一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7121万吨,比2010年增产2473万吨,增长4.5%。这其中,农田水利设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用上黄河水,旱塬变成 “绿色银行

  “过去守着黄河却浇不上水,如今,涓涓河水通过自流管道随时可以进入自家农田。”谈到农田水利设施给种粮农民带来的巨大变化,35岁的肖成才感慨万千:“水利确确实实是农业的命脉。”

  肖成才是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岘塬镇刘家村农民。过去,他和当地村民虽然居住在黄河岸边,但由于没有排灌设施,种植的农作物只能“靠天收”,产量十分低下。2011年以来,在国家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支持下,刘家村的村民依靠国家财政安排的30万元财政奖补资金,自筹37万元,通过投工投劳,在本村的农田边上建起了一座“U”型渠道。他们利用原有的水利设施,将附近的黄河水通过5级提灌,引到300米高的山坡上,然后通过4公里的自流管道,连接各家农田。农民需要灌溉的时候,只需轻轻地按一下闸门,清澈的黄河水就会自流到各家的农田里,非常方便快捷。

  就是依靠这些水利灌溉条件,肖成才今年种植的4亩玉米,取得了平均亩产1700斤的好成绩。他说:“扣除每亩地近100元的物化成本,今年的种粮收入肯定会超过6000元,这是历史上收成较好的年份。”

  岘塬镇镇长李良贵对记者表示,有了水利灌溉条件,刘家村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2011年,镇政府本着“宜农则农、宜林则林”的原则,鼓励农民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在政府的优惠政策驱动下,刘家村的村民开始在玉米地里套种核桃、苹果等经济作物。据测算,每亩地可套种核桃40株,每株的种苗价格为20元。这笔费用由镇政府依靠财政资金招标采购,免费提供给农民种植。如今,刘家村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同时,先后发展了1000亩苹果和1500亩核桃。据介绍,这些 “薄皮核桃”种植3年就可以挂果,5年后进入成熟期,每株核桃每年至少可以产2斤果实,每亩地可增收80斤以上。按目前每斤20元的市场价格计算,每亩地将比过去增收1600元以上。“农田水利设施在旱塬地带发挥了神奇功能,昔日的黄土地如今成了农民的绿色银行。”李良贵这样对记者表示。

  财政加力扶持,农田水利建设全面提速

  记者从水利部了解到,2011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全面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加强农田水利等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加强管理,创新机制,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灾减灾能力和水土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夯实了农业发展基础。

  据介绍,2011年,我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加快推进,规划实施的434处大型灌区已有110处完成规划投资并销号。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2208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近1000万亩。启动第三批400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全国重点县达到1250个。各地落实中央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模化节水增效示范等项目资金205.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专项补助资金126亿元,较上年增长61.5%。部分地方以水利投资公司为平台,通过财政贴息、银行债券融资、招商引资等方式,有效解决农田水利工程配套资金问题。除此之外,相关政策落实取得积极进展。各地初步落实了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部分实现省级统筹。

  奖补政策到位,灌区 “旧貌变新颜”

  2011年,中央投资70.4亿元,用于253处大型灌区、74处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一批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同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资金优先倾斜,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实施,加上落实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民办公助和节水灌溉设备购置补贴、节水灌溉财政贴息等政策,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再掀高潮。

  各级政府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强化农田水利项目建设中政府、部门以及参建各方的责任。相关部门制定和完善农村水利各类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和相关技术标准,并强化依法监管。通过开展稽查、审计、“飞行”检查以及重点督查、抽查和各地交叉检查等方式,加强对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关键环节、重要部位的全过程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通过实行年度建设任务绩效考核结果,与新上项目和安排资金挂钩奖惩,确保水利工程的质量与效益。灌区、泵站等公益性水管单位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得到进一步落实,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