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咋就成了留守孩子的“仇人”?

来源:光明网 作者: 日期:2012-02-06 点击次数:204

昨天,经商的老乡打电话给我,叫我为他想办法买两张回家乡的火车票,他和妻子要立刻赶回老家,如买不到票,能上火车也行。我不解,你刚回来,怎么又赶回去?他叹息地说:“家门不幸啊!养了一个不孝之子,把我妈打得住院。”他告诉我,正月大家闲,乡村打牌赌博成风,这畜生(指他儿子)把压岁钱输了,又向奶奶要钱,奶奶不给他,骂了他几句,他就动手打奶奶。

留守孩子打奶奶的事是屡见不鲜,听我父亲说,乡村留守孩子打骂奶奶常有发生。更严重的是奶奶成了一些留守孩子的“仇人”,有的孩子毒打奶奶,甚至杀害奶奶,媒体报道留守孩子杀害奶奶的案件也越来越多。

2月3日《羊城晚报》报道了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永光村发生的一场家庭悲剧。15岁女生王某与奶奶发生口角后,竟然将把她一手带大的奶奶掐死并放火烧屋。包头市一位16岁少女不但打骂奶奶,也因奶奶妨碍她与两个男孩在一起,就把亲生的奶奶杀害了。人们没想到这两个少女会如此残忍,痛心追问这究竟是为什么?

过去的一年,乡村留守孩子杀害奶奶的事是接连不断。12月29日《鲁北晚报》报道,孽子残忍杀害亲奶奶,讲的是一位16岁的孩子将62岁的奶奶杀害了;11月3日 《成都商报》报道,乐山市井研县留守的谢某来到爷爷奶奶家,为了偷家里的活兔卖钱,他残忍地杀害了两位老人。据警方介绍,从谢某4岁起,父母就离家外出打工,他独自被寄宿在姨妈家。亲人疏于关心和照顾,15岁初中毕业后,他便沉迷于网络。杭州桐庐分水镇王乐回家问爷爷奶奶要钱,他已经拿到了存折,但不知道密码,就逼问两老。爷爷奶奶不肯说,王某竟然找来了菜刀,对自己的爷爷奶奶下了毒手。到百度上搜索“杀害奶奶”的关健词,竟然有180多万条,惨案大都是乡村留守孩子造的孽。

产生这样的悲剧,无疑是这些孩子的教育发生了严重问题。乡村留守孩子的教育,在类型上是隔代教养型,方式上是溺爱迁就型,内容上是作业完成和生活照看型,结果上是相互埋怨型。隔代监护和亲友代管的孩子,教育管理都是粗放简单,疏于管教。用我家乡的一句话说就是“隔层萝卜隔层皮”。

母子连心,只有亲身父母,才能及时发现孩子思想和心理上的波动,进行及时沟通和疏导,才能消除他们心理上的障碍。而隔代监护和亲友代管,往往与孩子难以沟通,造成他们抑郁自卑,孤僻不合群,自我控制能力差,甚至愤世嫉俗,身心健康扭曲等。

留守孩子正值生长发育期,是接受义务教育、思想启蒙和人生观、世界现初步形成的关健时期,他们的成长牵动着千万个家庭的幸福,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乡村留守孩子群体,是我国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特殊的社会群体。这个特殊群体大都是无责任能力的未成年人,都需要监护。也是他们成长发育过程中的特殊期,更是处于敏感的年龄过渡阶段,这个时候正在形成自己的个性,且可塑性大,当然,这个时候也属叛逆期。孩子们这个时候较需要父母的关爱与亲人的沟通,但他们往往找不到倾诉的渠道,而对于他们,父母只是一个飘忽的影子,一个可望不可及的期盼。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爱,加上情感淡漠,造成他们人格发展不健全。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的孩子觉得到受歧视,9.5%的孩子有过被遗弃的感觉,1%左右的孩子想离家出走或自杀。

事实上他们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缺少关爱,少了亲情,缺乏沟通。这种缺失父母亲情的教育,很容易造成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方向偏离,从而产生性格孤僻、封闭自卑、叛逆成恶等。这也是奶奶成他们“仇人”的悲剧根源。

农民向城市大流动已持续了30年,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乡村留守孩子的问题,已经越来越严峻。可以说,这一社会历史现象,还将伴随着农民工流动数量的增多和流动速度的加快而持续下去。如果没有好的解决办法,悲剧也只有持续下去。

“留守”悲剧事件,一直是整个社会的痛。中国有5800万被迫与父母分离的留守儿童。这种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成了“问题的一代”,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

少年强则国强,国家和社会的未来掌握在儿童和青少年手中。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儿童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着广大家庭、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什么时候“三农”问题得到了缓解,农民能在国家的系列政策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真正得到实惠,有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农民工兄弟才会回家,有了父母关爱的孩子就不再是留守儿童了。不回家工作的农民兄弟,能把孩子带进城市,让他们生活在打工父母的身边,享受亲情的慰藉,感受爱的滋养。唯有让孩子们享受真正的父母之爱,唯有让他们时刻感受到来自父母双亲的呵护,心里上的问题得到及时的沟通疏导,他们才能够真正形成健全的人格,构建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不会做伤天害理的事情,才会成为一个有亲情、有爱心、有理想的人。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家庭才能幸福美满,我们的社会才会真正稳定和谐。

[责任编辑:赵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