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财政契约:欧债危机的万能药?

来源:中国网 作者: 日期:2012-02-06 点击次数:144

中国网讯 1月30日,欧盟峰会仅用不到半天时间就在25国范围内达成新的财政契约草案,各国允诺3月签署,并于2013年生效。协定中,较引人注目的自然是财政紧缩及惩罚措施的相关条款:重申赤字占GDP比例不超过3%,国债占GDP比例不超过60%的财政“红线”;新加入结构性赤字不超过本国GDP0.5%的新规则;欧洲法院有权对不按上述要求调整中期财政目标的国家进行处罚,较高不超过该国GDP的0.1%。至此,拟签约国家套上了财政整固的新枷锁,不但要把3%、60%、0.5%这些指标形成国内法,而且面临“不作为”时的国际处罚风险。由此看来,欧盟范围内的财政协作雏形几定,将为签约国财政乃至经济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欧盟新财政契约是否对头?从理论上讲,似乎没有问题。美国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国际公共产品”概念的首倡者之一曼瑟尔?奥尔森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为如欧盟这样难以集体行动应对危机的状况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框架。如今欧盟多数国家允诺签署的新契约也正是“集体行动”的教科书式范本。首先,提出倡议的成员越核心、越少越好。显然,数次欧盟峰会前,德法两国领导人磋商扮演了这样的角色。一方面,参与首倡的成员越少,交易成本越低,每一成员获得的利益份额也就越大。另一方面,德、法两国作为欧元区乃至欧盟内部利益的中枢,初步达成一致,既可代表与之联系紧密国家的利益,又避免了更多国家才与讨价还价而形成的集体行动困境。其次,契约提供了选择性激励,即惩罚将来不遵守契约的成员国,不允许它们搭未来其他成员国财政整固的便车,强迫所有的签约国必须集体行动实施财政整固。其三,实现了资金救助与集体财政整固的捆绑:不参加新财政契约的国家没有资格接受救助,对不守规矩国家的罚款将回流至救助资金当中。资金权威直接决定了那些需要接受救助的国家必须接受新财政契约并且受规矩。如此,新财政契约才能经为数不多的欧盟峰会酝酿后顺利降生。依据奥尔森的理论,这样的契约也将得到集体行动的履行并朝着财政稳健的方向迈进,未来欧盟多数国家财政整固看似可期。但是,解决欧债危机似乎远非为各国政府加上若干条条框框那么简单。实现财政整固或许是根治欧债危机的起点之一,而非较终目标。

当前,欧债危机早已不是财政有没有力量,政府还不还得上钱那样简单,俨然已经恶变为政治色彩浓厚的复合危机。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已两年有余,经历资本市场撕扯和三驾马车的折磨,已经由一个看似还不起国债的正常国家演变为一个债务问题积重难返、经济自生能力完全丧失、内外债务矛盾恶变为政府与国民矛盾、国家经济决策几乎完全受外部左右的经济“植物人”。希腊的危机已经由能不能还得起债转化为“听谁的话,由谁帮其还债”的危机。这就使得希腊必须不断让渡经济主权,按三驾马车要求费尽心思整固财政、勒紧裤腰带,同时又要向国民嘴中夺食,激化社会矛盾。目前,希腊在多方重压下进退维谷,无序违约可能性重新飙升。未来可能出现的较平稳的情况是:希腊进一步接受三驾马车的条件,强化预算与减债管理,继续接受私人部门参与希腊危机救助(PSI),把当下的绝症拖到将来。然而,即使这样,也并不意味欧债危机从此消停,甚至预示着更复杂的演变。因为,希腊接受PSI无异于基本赖掉私人部门持有的希腊国债。这虽在去年夏秋之际经欧元区领导人共同允诺的破例行为。但可以想见,若希腊按图索骥操作成功,其他欧猪国家难免步其后尘。毕竟赖账或美其名曰债务转换是一国解决偿债危机的较简便方式。欧元区各国再破例批准其他国家实施PSI也并不过是一场艰难的政治博弈而已。目前,葡萄牙已出现寻求新救助的端倪,意大利、西班牙的问题只是暂时被希腊新危局闪出的火光和欧洲央行不断购债所掩盖。若未来欧猪五国全似欧债危机爆发时那样连锁反应,先加入PSI行列,随后再慢慢赖掉其他国家持有的欧猪国债(OSI),这种政治上的可能性和经济上的破坏力将使欧债危机爆发新癫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