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记者重访中东:叙利亚成最后一张多米诺骨牌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汪嘉波 作者: 日期:2012-02-06 点击次数:186

2011年10月28日,也门萨那,几名也门抗议者的手上依次绘有也门、利比亚、叙利亚、突尼斯和埃及国旗图案(从左至右),代表着变革正在这些国家中进行。 新华社/法新

中东变局一周年

一年前,骤风起于青萍之末,一位突尼斯小贩的自焚竟撼动了该国执政数十年的总统之位。随着本·阿里的逃亡,席卷整个阿拉伯世界的政治风暴从地中海这头一直刮到了那头。

浪沙淘尽昔日英雄,阿拉伯就此进入“侏儒时代”——这并非是个贬义词。威权时代解体,民众要来了参与国家政治的更多权利。然而,民生凋敝、经济衰落,阿拉伯文明同西方文明激烈冲突,不仅政权更迭国尚无迅速走出困境的回天之力,充当变革主体的中东百姓也不时在权利中迷失和困惑。

在又一个春天将至的时刻,本报特派记者重访叙利亚、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沙特等地,探寻中东变局一年后的真实景象,讲述一个仍在动荡和变化中的新阿拉伯世界。

叙利亚:较后一张多米诺骨牌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拱振喜 发自大马士革 持续一年的阿拉伯政治风暴,眼下在叙利亚风头正劲:流血冲突持续10个多月,造成超过5400人丧生;政府军、反对派各不退让,美国核潜艇索性开进地中海施压,俄罗斯战机继而向大马士革出售。

对叙利亚巴沙尔政权来讲,这是前所未有的艰难时刻。在中东,除了稳定的君主制国家外,它是较后一个屹立未倒的强人政权——也因此大多数学者认定,中东动荡的多米诺骨牌起于突尼斯,应终于叙利亚。

而一轮风暴即使接近尾声,也不过是新一轮变局的开始。巴沙尔地位的保与不保,较后一张多米诺骨牌的倒与不倒,都让阿拉伯世界的前景在硝烟中扑朔迷离。

大马士革传出爆炸声

其实在危机伊始,本是场不对称的较量:政府军与反对派力量对比悬殊,且总统巴沙尔拥有占人口多数的逊尼派的支持。但从去年年底以来,叙当局大本营所在地——首都大马士革,也成为了一座不安全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