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福建外来工归属感增强 幸福指数攀升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邓德相
作者:
日期:2012-02-06
点击次数:190
中新网2月6日电 香港《大公报》4日刊发文章采访在福建刚办好临时居住证的外来工王光于的文章,并引用他的话称,“现在可以享有子女教育、医疗卫生、购买经适房和参加事业单位招聘等22项市民待遇,大大增强了归属感和幸福指数。”
文章摘编如下:
重庆籍外来工王光于在福建晋江从事保安工作。他拿着刚办好的临时居住证对记者说:“现在可以享有子女教育、医疗卫生、购买经适房和参加事业单位招聘等22项市民待遇,大大增强了归属感和幸福指数。”
居住证惠及百万人
自去年7月闽省在晋江实施居住证管理制度试点工作以来,截至上月底,共有9.5万多名外来工申领了居住证,有些人还在晋江购了房,过着和本地人一样的生活。
37岁的重庆开县人谢先亮,是一名制鞋车间负责人,在晋江生活接近20年。“虽然到晋江这么长时间,但以前总感觉自己是外来工,现在有了居住证,终于成为晋江人!”他感慨地说,现在想尽快在晋江买套保障房,把孩子接过来团聚。
晋江市有90万名外来工,加上14万名外来工子女,流动人口超过100万。晋江市副市长曾献礼表示,居住证制度的实施是晋江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体现,让外出务工、经商和有一技之长的流动人口能够在晋江找到“家”的感觉。
为加大对在闽外来务工人员的人文关怀,福建省人民政府日前又发出《关于进一步促进泉州市民营经济发展十条措施的通知》,支持和鼓励泉州市民营企业建设员工公寓,安排中央、省级有关专项补助资金;在总结晋江市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泉州市范围内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让持有居住证的外来人员享有当地同等的公共服务,有效促进流动人口融入当地社会。
推进产业工人进程
为增强务工者心灵归属感,晋江65家规模以上企业的党组织牵头试点建设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建成10个工会大学示范基地和133家职工书屋示范点。
“企业仅靠采取提高待遇、降低门坎的办法来应对,这或许能取得一时之效,却无法根治问题,破解‘用工荒’的根本途径在于加速推进农民工的‘产业工人’进程。”泉州市政协副主席、市总工会主席傅福荣表示,目前泉州市、县两级政府正尽快调整城镇管理政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为外来工融入当地城镇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泉州市政府还公开作出《关于加强企业用工服务的17点公开承诺》,以期切实提高外来工的政治、经济、社会待遇,维护外来工的合法权益,让外来工像市民一样在城市“体面地生活”。(邓德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