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要“身入”

来源:光明网 作者: 日期:2012-02-06 点击次数:198

某市一位工业局长,整天忙忙碌碌,飘在上面,半年也难得一次真正沉下去,到企业办点实事,工人说他是“飘”局长。即使有时高唱“深入”基层也是“身”未下去,“声”下去,坐在办公室里听回报,酒桌上听情况,其“身”未到工厂车间、工人当中去,他所谓“听到”的其实不是较基层的“实话”,“看到”的也不是一线的“真情”,但他的声音从不同的渠道作为“指示”却“声”下去了,而这些“声”大多是空话、套话,隔靴搔痒,群众只当耳旁风。

深入群众,这并不是今天提出的创新之举,本是转变思想作风、改进工作、联系群众、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可是,随着信息的便捷,传递渠道的增多,为一些庸懒官僚作风的干部提供了“便利”,使“深入”走样了,”深入”而不”身入”,“身”由“声”替代了。

相当一部分官员干部,乐于泡在会上做报告,坐在办公室作指示,电话遥控指挥,大部分时间忙于应酬、接待,混迹于酒店、舞厅,即使蹲点的干部,也大多挂名而已,其身未真正到“点”上,被蹲点的单位定期向蹲点的干部写情况报告,从概况、数据、大小事务、典型事例应有尽有,这些蹲点者在向他的上司回报“深入”情况时,对“身入”说得头头是道,有声有色,加之听回报的上司也并非“身入”,更难了解其真情,便对其所述“深入”情况信其为真,还对这些“深入”其实只“声入”“身”未入的的干部,还大为夸奖、表扬一番他们“‘深入’基层工作细致”,毋庸置疑又助长了“深入”只“声入”而不“身入”的坏风气。

当前,官员干部足不出户,以车代步,甚为风行,打电话、听回报、看材料代替了一线调研,到基层往往也“身”不下去,沉不到底,“坐在车子里转,隔着玻璃看,围着桌子谈”,即便偶尔下去一次,也是蜻蜓点水,走走形式,做做样子,做不到与基层一线面对面的交流,更不能与群众“零距离”接触,看不到真实情况,听不到真正声音,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误导了决策。

干部要做到“深入”真正的“身入”,一是要转观念。树立为民执政的意识,确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深入”就要“身入”“心入”;二是制度保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要形成制度,养成习惯;三是明确要求。对深入基层调研,要有计划,列出纲目,拟出课题,定期回报,总结交流;四是强化监督。上级相关部门对干部作风建设、深入基层情况要对照要求,进行实打实地检查监督,不能满足于听回报,要看行动,更要听听一线群众的评价,因为老百姓不仅要听到你的声音,更要看到你的身影,这才是共产党干部应有的形象。

[责任编辑:赵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