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人大代表建议帮助流浪未成年人回归社会 政府提供免费技能培训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
日期:2012-02-06
点击次数:206
???? 本报讯 记者潘从武 近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艾尔肯·塔西买买提等12名代表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对流浪儿童管理和教育的议案》,呼吁政府采取相关措施,帮助流浪未成年人回归社会。
来自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艾尔肯·塔西买买提在调查当地流浪未成年人状况后发现,该州流浪未成年人主要以男性为主,年龄大多集中在8岁至16岁之间,文化程度较低,其中小学文化程度占75%左右,初中以下占9%。这些流浪未成年人主要在车站、广场、集市、繁华街头等人群比较集中的地区。流浪未成年人作为当今社会一个特殊的群体,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他分析说,贫困是造成流浪未成年人乞讨的主要原因。目前,针对流浪未成年人的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安置力度不够;家庭和学校过于看重和强调学习分数和升学率,忽略了孩子个性优势的培养和发展,造成孩子心理和学习压力过大,产生厌学情绪,进而逃学外出。
艾尔肯·塔西买买提表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来自家庭:离婚率逐步上升,单亲家庭、再婚家庭日益增多,一些孩子承受不了父母离异所带来的心理上的打击,难以适应新的家庭生活,因此选择离家出走;有些离异父母不愿意承担抚养子女的义务,导致这些家庭的孩子离家出走;家庭暴力、家庭贫困也容易导致一些未成年人外出流浪。值得关注的是,少年儿童好奇心强,好模仿,而且叛逆心理强,心理素质比较差,主观上有要求家长和社会尊重其个性和独立的意识,但实际不具备分辨是非和解决生活中复杂问题的能力。一旦家长或老师教养方式失当,就会导致一些性格偏激的未成年人负气离家。
代表们建议,新疆全区各级民政部门应牵头联合相关部门重点解决流浪未成年人家庭回归、就学就业和职业培训等问题,建立促使流浪未成年人回归稳定的社会系统或社会组织的救助管理机制;完善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建设,强化站内服务和管理,实行人性化、亲情化服务,保障受助人员的基本生活;各级共青团、关工委、妇联组织要动员、组织青少年事务专职社会工作者、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和社会热心人士参与对流浪未成年人的劝导、服务、教育、救助等工作,定期进入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开展谈心、心理咨询、法律咨询活动,积极推进志愿者“一助一”、“多助一”帮教活动;对流浪未成年人进行文化知识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劳动技能教育,以帮助他们取得相应职业资格或掌握一定职业技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凡是心理健康又想学习技能的流浪未成年人,均可享受政府免费的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