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小品没市场究竟谁的错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 日期:2012-02-06 点击次数:164

与被网友称为“20年来较难看”的兔年春晚相比,龙年春晚的创新之举还是值得肯定的,但遗憾总是难免的,没了“赵本山小品”这盘硬菜压轴,总显得春晚缺少了点什么。让观众愈加失落的是,其他语言类节目也不争气。对此,春晚总导演哈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给出了“小品已经没有市场”的解释。

其实哈文真正想表达的观点是,小品创作缺乏人才支撑,同时她表示网络成为人们获取笑料的主要场所,观众对春晚小品的期待值很容易落空。事实上,小品衰落的轨迹和相声衰落的轨迹几乎是相同的。相声魅力不再,缘于它失去了针砭时弊的能力;小品不再好看也在于它浮于生活表面,难以还原现实生活真实的幸福与酸楚。此外,小品创作过于圈子化,创作者与表演者通常多年合作,直至素材使用殆尽、灵感捉襟见肘。

当然,作为平台提供者,春晚的胸襟和胆量也是决定小品复兴的重要因素,像过滤纯净水那样,对小品进行几道十几道的审查、筛选,这不仅对创作者是一个打击,也很容易让小品失去锋芒,因而失去与观众建立联系的“群众语言”和“价值观判断”。所以,春晚要从本质上适应人们新的娱乐需求,只有这样,小品乃至整个春晚才会重新好看起来。

(韩浩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