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市补课”背后是“放羊式”监管
来源:红网
作者:
日期:2012-02-06
点击次数:146
2月1日,沈阳雨田实验中学西校区400余名初三学生,携带被褥行李,与学校教工一起分乘10辆大巴,赶赴100公里外的鞍山市汤岗子镇补课。此事被曝光后,沈阳市教育局要求该校立即停止补课,对学校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2月5日《京华时报》)
其实,这已经是雨田实验中学第二次组织学生“跨市补课”了。2010年,该校初三数百名学生就曾转移到鞍山某军训基地补课。而据统计,从2005年到如今,短短7年时间,有据可查的补课记录就有4次之多。屡屡触犯“禁补令”的背后,实则是“放羊式”监管作怪。
首先,几乎每一次补课都是源于家长的举报。如果监管到位,何至于此?对于教育主管部门来说,对补课进行监督管理并非一件难事,我们有种类繁多的管理办法。
其次,让人称奇的是,面对媒体的曝光,教育主管部门除了叫停和介入调查,虽言之凿凿表示将对学校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但却并未公开调查和处理结果。如此善后的姿态,颇有袒护学校及相关责任人的嫌疑。
事实上,沈阳市教育局颁布的《关于禁止义务教育学校违规补课的通知》就规定,违规补课作为民办学校年检的一票否决项目,情节严重的取消其招生资格。若真要按此规定对雨田实验中学进行处理,该民办学校又岂敢屡屡组织学生补课?
说到底,监管缺位的背后是责任心的缺失,而事后对违规补课的民办学校进行袒护,则是对利益同盟关系的维护。因为,对补课进行“放羊式”监管,无论对学校还是对自己都将是有利的——升学率的提高。基于此,监管可以缺位,事后的处理也可以采取先高调后低调的方式应付舆论。
显然,当下只有对教育主管部门进行严厉的问责,彻底转变“放羊式”监管背后错误的政绩观,才可能避免“跨市补课”的闹剧不再重演,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违规补课现象的出现。
[作者:禹海君]
[编辑:王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