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率先实行乡镇地名规划全覆盖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
日期:2012-02-05
点击次数:188
商报讯(记者 方彬楠)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通州地名公共服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已全面完成涵盖新城中心区155平方公里的《通州新城地名规划》,并在全市率先实行乡镇地名规划全覆盖。
据介绍,在地名规划编制中,通州在全国首先使用地名原点概念,将地名原点确定方法运用于地名规划的制定,并绘制了地名原点图。同时,第一次使用了地名评估模型,对通州的地名价值进行科学分级。
同时,记者了解到,通州区的地名规划方案充分注意了通州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极大凸显了运河文化主题,保护了通州地域文脉。
据介绍,在具体工作中,为了摸清通州资源现状以及地名管理状况,通州组织专门队伍开展通州重点建设地区的地名资源调查、历史资料整理和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从总体上搜集、梳理地名信息资源,掌握地名管理现状,建立初步的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框架,丰富和完善了地名信息资源。在此基础上,大力加强地名文化建设,建立了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传承历史文脉、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通州还注重与城市未来发展相结合,方案编制为未来发展预留了地名资源,并注重构建了点(桥梁)、线(道路)、面(片区、组团)相结合的体系。
此外,通州区在地点规划中还实施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据了解,该工程的核心是“服务”两个字,通过地名管理来服务于地区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于广大人民。通州分局坚持把“服务”作为工作的核心内容,地名的规划管理完全围绕着社会经济建设而展开,在项目审批阶段即进行道路名称的核查,争取在工程实施前即使用正式名称,避免了工程名称与标准地名同时存在的现象,达到规范标准地名使用、方便管理的目标。
北京市规划委通州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地名规划,通州基本构筑了“特征明显、传承适度、好找好记、城乡一体”的地名体系,加速推进了地名工作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跨越发展,极大提升城市形象,提高了城市品位,为促进国际化新城的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